伊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5 伊春市统计局

定期存款                                                 1098257   7784

金融机构贷款  738250  57624

#短期贷款  476756  20894

农业贷款   59401    600

工业贷款   82533  -9913

商业贷款  177339  14122

中长期贷款  155295  21846

保险业务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9100万元,下降2.2%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394万元,增长20.7% ;寿险保费收入41706万元,下降5.4%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6478万元,增长53.3% 。其中,财险赔款5263万元,增长65.1% ;寿险赔款1215万元,增长16.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生903人,在校生1925人,毕业生人数448人。成人高等学校1所,本专科招生656人,在校生1071人,毕业生人数25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6所,招生3057人,在校生8925人, 毕业生人数1508人。全市普通高中13所,招生7099人,在校生20778人,毕业生人数6128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56.5%。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初中学校62所,招生10568人,在校生42356人。普通小学157所,招生9481人,在校生6230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0.67%和0.62%。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8人,在校生22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880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365人,其中事业单位13777人,企业单位32588人。实现科技项目 51 项,其中,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项,经费支出70万元;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8项,经费支出661万元;市级重点项目32项,经费支出163.3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市级科技成果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3项。全年受理专利20件,授权专利14件。技术市场比较活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3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163.3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艺术馆)18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57.7万册,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 14.8万户,广播覆盖率为 98.56% ,电视覆盖率为99.56% 。档案馆19个,其中市级2个,县区级17个,共存档案17.6万卷,98788件,已开放建国前档案1595卷(件),建国后档案130931卷,21462件。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80个,床位4886 张。其中医院35个,床位4551张;卫生院14个,床位335张。卫生技术人员5120人,其中医生2088人,护师、护士1671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319人。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60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4个,床位335张,卫生技术人员27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2007年,我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4枚,其中银牌1枚、铜牌3枚。参加省级运动会获得奖牌152枚,其中金牌47枚、银牌53枚、铜牌52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58名。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320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略有下降。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75976人,比上年末期减少1464人,下降 0.1% 。其中农业人口178381人,占总人口的 14% ;非农业人口 1091486人,占 85.5% ;未落户常住人口6109人,占 0.5% 。男性人口642014人,占总人口的 50.3% ;女性人口633962人,占总人口的 49.7%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人口死亡率为6.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4‰。

就业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2007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0977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 201347人(国有单位151581人、集体单位15903人、其他单位33863人),个体私营106854人,乡村从业人员92776人。全市新增就业40592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87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比全省低0.26个百分点。

全市林业人口712029人,林业单位在岗职工119066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050元。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据市百户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010元,比上年增加594元,增长8% 。工资及补贴收入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达到4997元,比上年增长6.5%,占家庭总收入的60.2%;经营净收入增长2.3%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元,比上年增加540元,增长13.1% 。全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52元,比上年增加2207元,增长2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建制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2平方米,乡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2.7平方米,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5.3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5.9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65689万元。为企业11465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5484万元,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1.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473人。全市新增就业40592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87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现有28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收缴医疗保险费9985万元,支出8800万元。全市共有 13.1万名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救灾、救济和低保资金到位率100% 。

福利事业发展良好。全市收养性福利机构72所,床位946张,收养人员920人。其中,民办敬老院54所,床位796张,收养人员790人。城镇服务设施260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88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57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2007 年,市级和县级(一县一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人员21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43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9个,生态示范区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466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7.5%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186389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270287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 117988公顷。年内建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 ,建设项目“三同时” 执行率为100%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53个,总投资868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