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9年3月13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力实施“十项重点工程”,突破发展薄弱环节,特别是面对我国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克服冲击、正视挑战、准确判断、积极应对、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增速加快1.6个百分点,增幅创24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第二产业增加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71元,增长15.9%。 市场物价逐步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比上年上涨5.3%。分八大类别看,表现为“七升一降”:食品上涨8.1%、居住价格上涨7.5%、交通和通信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2%、烟酒及用品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2%;衣着下降1.4%。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向好。2008年,全市实现城镇就业总量9.36万人,新增就业7.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2万人,实现城乡劳务输出8.86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了动态为零。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12%,低于省控制指标0.38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8779公顷;粮食产量4521841吨,增长25.2%,四大粮食作物产量全部丰收:水稻产量1691516吨,增长12.0%、玉米产量1534994吨,增长35.8%;小麦产量36391吨,增长82.9%、大豆产量1138605吨,增长32.9%。经济作物喜获丰收,甜菜产量319514吨,增长36.5%;烟叶产量8686吨,增长30.1%;油料产量33992吨,下降21.3%;瓜果产量365916吨,增长24.3%;蔬菜(含菜用瓜)产量988226吨,下降4.9%;烤烟产量8420吨,增长28.1%。 畜牧养殖业增长形势稳定。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9%。年末奶牛存栏38810头,比上年增长17.8%。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41.5%、8.3%和23.2%。水产品产量3.8万吨,下降32.1%。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已达1400万亩,比去年增长8%,绿色食品产量达到91.14万吨,比去年增长10.5%。“三品”认证标志增加186个,比计划指标多86个。 农村劳务经济成绩突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88万人,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比上年增长8.0%,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2.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拥有农用拖拉机81532台,增长4.8%;农用运输车5823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6283万千瓦小时,增长7.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6.14万亩,增长5.7%;节水灌溉面积162.03万亩,比上年增长22.6%;年内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6万亩,比上年增长47.2%。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首批84个省级试点村经过考核验收。目前,全市每个试点村都分别形成了1-2个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初步解决了困扰农村“七难”问题。通水泥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到68个和778个;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已达35552户;全市农村住房砖瓦 化率达到75.44%;95%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了3所寄宿制试点学校和10所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全市户用沼气已发展到26260户;全市农村无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1600元,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2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7%。实现工业总产值167.7亿元,增长30.9%,其中,轻工业产值73.6亿元,增长33.7%,重工业产值94.1亿元,增长28.7%,新产品产值11.9亿元,增长63.9%。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73,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13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58889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4999万元,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6731万元,比上年增长23.6%。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72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03685万元,增长37.5%,实现竣工产值242167万元,增长3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8.8万平方米,增长37.1%,竣工面积169.1万平方米,增长50.3%。招投标面积继续扩大,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达178.0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6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定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1045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增幅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604784万元,增长29.6%,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24010万元,增长65.3%,房屋开发投资完成171266万元,增长35.2%。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单位完成投资105795万元,增长897.1%,地方属单位完成投资1025250万元,增长28.1%,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870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8314万元,增长72.1%,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605844万元,增长73.9%,建筑业完成投资12470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68861万元,增长14.3%。年内全市施工项目个数47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9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81219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本年施工房屋面积3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竣工房屋面积2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其他发电,发电机组容量16.6万千瓦;新(扩)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100万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8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