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佳木斯市统计局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0日

2007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了预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增幅创23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90元,增长21.9%。居民消费价格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8%。分八大类别看,表现为“六升二降”:食品上涨16.4%、居住价格上涨8.7%、交通和通信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5%、烟酒及用品上涨0.4%、衣着上涨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1.0%和1.2%。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看好。全市实现城镇新就业8.3万人,新增就业7.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城镇劳务输出8.4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3.22万人。全市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农业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6060公顷;粮食产量3611609吨,增长3.1%,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510211吨,增长25.7%、玉米1129959吨,增长9.9%;小麦19897吨,下降79.4%、大豆856907吨,下降21.2%。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甜菜产量233997吨,下降24.2%;油料43182吨,下降22%;瓜果294318,下降28.4%;蔬菜(含菜用瓜)1039291吨,增长17.9%;烤烟6574吨,增长33.3%。畜牧养殖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0%。年末奶牛存栏44322头,比上年增长25.2%。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7.3%、19.0%和46.6%。水产品产量5.6万吨,增长1.8%。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品 种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226432         7.3

其中: 猪肉  吨       165006         7.6

牛肉  吨       31838         11.2

羊肉  吨       4903         13.9

禽肉  吨       24528         0.2

禽蛋产量  吨       53260         19.0

牛奶产量  吨       73467         46.6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457482         3.0

其中:奶牛存栏  头       44322         25.2

生 猪 存 栏  头       1588888      37.0

山 羊 存 栏  只       143227         0.4

绵 羊 存 栏  只       442766         15.7

家 禽 存 栏   百只     100322         11.3

绿色食品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三品”基地认定面积达到1300万亩,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国家认定的绿色食品标准化大型生产基地380万亩。有效使用“三品”认证标志75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670个,绿色食品认证标志62个,有机食品认证标志19个。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产量82.48万吨,实现产值31.5亿元。

农村劳务经济成绩突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2.4万人,比上年增长7.5%,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6.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拥有农用拖拉机77822台,增长1.3%;农用运输车6563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3899万千瓦小时,增长11.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0.7万亩,增长13.8%;节水灌溉面积132.2万亩,比上年增长10.4%;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1.4万亩,比上年增长1.4%。

新农村建设成果喜人。全年建设通村公路275条1536.5公里;新打农村饮水井17眼,解决饮水人口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我市全面推开,全市有94.1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95%,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6385.42万元,4.6万人次的参合农民获得了大病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3023.5万元,救助贫困人口2.9万人,救助资金达29.45万元;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829.6万元,免除部分教科书7万套;全市共完成沼气池建设4890户,全部正常产气。新农村建设“路、水、能、医、保、教”等重点建设任务进展顺利,试点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3.9%。实现工业总产值127.1亿元,增长26.4%,其中 ,轻工业产值54.8亿元,增长18.7%,重工业产值72.3亿元,增长33.0%,新产品产值7.3亿元,增长49.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类 别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24813       -2.1

塑料制品   吨       2895         -13.1

水泥     吨       1154920       12.6

机制纸及纸板 吨       101247       -28.9

小型拖拉机   台       19630       -11.3

家具     件       121306       47.8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67301       -6.8

大米     吨       628357       50.2

配混合饲料   吨       83458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