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伊春市统计局 2007年2月28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成效。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端。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3033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935万元,增长 10.2% ;第二产业增加值503384万元,增长 12.7% ;第三产业增加值482066万元,增长 10%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4%、38.6%、3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156元,比上年增加 1182元。非国有经济增加值94.9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3%。 接续和替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接续和替代产业增加值实现426709万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144508万元,增长20.2%;北药业增加值41062万元,增长14.5%;绿色食品业增加值55686万元,增长27.9%;旅游业增加值45163万元,增长46%;畜牧业增加值62305万元,增长14.7%;冶金建材业增加值75440万元,增长16%;绿色能源工业增加值2545万元,增长3.6倍。 二、农业 2006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扶持粮食生产,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培育规模产业,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年农业增加值实现317935万元,增长10.2%。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8522公顷,同比增长9.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5469公顷,同比增长10%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350公顷,同比增长6.1%;饲料作物播种面积1703公顷,同比增长6.4%。粮、经、饲种植结构为88.4:10.7:0.9,经济作物比重继续上升。全市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150万亩,比上年增长4.9%,获得有效使用认证标识的产品达到84个。食用菌产量15117吨,增长0.3%。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52.7万吨,比上年增加9万吨,增产20.6% 。其中,水稻18万吨,增长64% ;玉米12.8万吨,增长17% ;小麦596吨,增长92.3% ;大豆20.9万吨,增长1.4% 。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木材产量147.1万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更新造林总面积10079公顷,其中营造民有林3051公顷。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45597公顷,成林抚育面积75733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3182127公顷,其中个体承包管护面积1489524公顷。全市林场所225个,其中林场127个,经营所98个。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5个试点局共签订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合同6623户,承包林地8万公顷。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畜牧业增加值实现62305万元,同比增长14.8% 。出栏肥猪41.6万头,下降1.4%,牛6.9万头,增长19.3%,羊15.9万只,增长23.5%,家禽1513万只,下降1.1%;肉产量7.8万吨,增长4.9%;牛奶4.5万吨,增长36.6%;禽蛋产量2.8万吨,下降1.4%。 渔业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988吨,比上年增加515吨,增长11.5%。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2.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4983台,小型拖拉机17582台,农用排灌机械4549台,农用水泵417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981吨。农村用电量4820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步伐加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401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工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9% ,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29897万元,增长16.3%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71896万元,增长17.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93897万元,增长12.3% ;集体企业增加值11759万元,增长10.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44566万元,增长19.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2531万元,增长18.9% ;重工业增加值167366万元,增长15.3% 。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3.3% ,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99767万元,比上年增长 13.7%;实现利税总额52924万元,同比增加10483万元。其中126户地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0.7%,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7213万元,增长22.9%。 建筑业保持平稳。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实现89414万元,增长5%。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57个,实现利润662万元,上缴税金1116万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2.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的72.1%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84078万元,比上年增长 30.3% 。其中:地方投资完成377678万元,增长32.3% ,占全部投资的98.3%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214316万元,增长55.1% ,占全部投资的55.9%;民间投资119832万元,下降11.6% ,占全部投资的31.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8524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投资184914万元,增长47.1%,其中工业投资179433万元,同比增长44.5%;第三产业投资170640万元,增长20.5%。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为7.4:48.1:44.5。建设项目到位资金391072万元,增长21.4%,资金到位率为81.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752万元,房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158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2.9% 。全年竣工各类房屋面积375459万平方米,竣工率58.4%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1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4.5%。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据交通部门统计,全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完成15521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19694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9321万元,同比增长4.5%。全市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77.7万门,当年新增交换机容量 4.2万门,光缆线路长7830公里;城市电话用户37.1万户,下降6.5% ;乡村电话用户6.4万户,下降3%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9.5万户,增长17.1%。全市电话(固话+移动)普及率达到56部 / 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54645户,下降11.7%,其中:宽带用户47506户,增长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