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佳木斯市统计局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7年3月13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国民经济呈现速度不断加快,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质量效益全面向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的积极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资源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端。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增幅创22年以来最高水平,为我市历史各5年规划期的最佳开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7亿元,同比增长13.1%;第二产业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2.0%。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1%、20.8%和4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30元,增长14.5%。

市场物价涨幅比较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呈现“六升一降一平”:居住价格上涨3.3%、食品上涨0.5%、衣着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2%、交通和通信上涨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2%,烟酒及用品价格与去年持平。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3万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9600个,劳务输出10.5万人,全市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二、农 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464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3832公顷,比上年增长%;粮食产量3504363吨,增长12.4%,四大粮食作物产量呈现两升两降趋势,其中,水稻产量1201139吨,增长18.4%、玉米1027872吨,增长31.0%;小麦96491吨,下降3.5%、大豆1086777吨,下降3.8%。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甜菜产量308567吨,增长27.5%;油料55389吨,增长10%;瓜果411096,增长137.3%;蔬菜881626吨,增长4.0%;烤烟4931吨,下降16.7%。

畜牧养殖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7755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与上年持平。年末奶牛存栏35416头,比上年增长5.8%。肉、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5.4%和13.6%;禽蛋产量下降15.3%。水产品产量5.5万吨,增长10%。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211037     15.4

其中: 猪肉       吨    153350     21.7

牛肉         吨    28625      6.2

羊肉       吨     4302     15.0

禽肉         吨    24491     -5.1

鲜蛋产量    吨    44756    -15.3

牛奶产量    吨    50097     13.6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444391    -9.2

其中:奶牛存栏   头    35416     5.8

生猪存栏   头    1159438    -6.3

山羊存栏   只    148679    25.7

绵羊存栏   只    382572    -4.0

家禽存栏   百只   90137    -6.7

绿色食品发展势头强劲。我市被确定为全省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试点市之一,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三品”认证标志数达到354个,同比分别增长37.7%、265%。

农村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1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36%,人均劳务收入3895元。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8.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8%。拥有农用拖拉机76857台,增长3.0%;农用运输车6581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0346万千瓦小时,增长8.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7.8万亩,增长11.2%;节水灌溉面积119.8万亩,增长16.4%;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7.1万亩,增长1.3%。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得到较好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新进展,乡镇医院、“村村通”工程、农村文化场所、扶贫开发建设全面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完成732公里,超省计划112公里。农村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以及饮水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6.0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6.1%。实现工业总产值1030831万元,增长13.4%,其中,轻工业产值459019万元,增长19.31%,重工业产值571812万元,增长8.98%,新产品产值48590万元,增长5.11%。主要工业产品  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54481        1.1

塑料制品      吨       3587       48.6

水泥        吨     1021666        24.6

机制纸及纸板    吨     135498       -0.6

小型拖拉机     台      22129        67.0

家具        件      82087      -18.6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27862       270.0

大米        吨     408657      16.9

配混合饲料     吨      80076        11.8

白酒       千升       1879       -17.6

啤酒       千升     134537       1.6

收获机械      台       5216        8.9

化学农药原药    吨       1082       10.0

化学原料药     吨        702       -4.6

交流电动机    千瓦     4200973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