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5 佳木斯市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1亿元,增长30.1%,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6.2个百分点,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6974万元,增长20.7%;营业税16893万元,增长25.2%。地方财政总支出54.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3.4亿元,增长35.2%。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9.3亿元,比年初增加33.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8.9亿元,增加13.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267.8亿元,增加9.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0亿元,比年初减少10.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4亿元,减少6.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1.2亿元,增长0.4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回笼0.6亿元。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3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财产险收入1.6亿元,增长39.1%;寿险收入5.7亿元,下降6.9%。全年赔付金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倍,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477万元,增长30.1%;寿险赔付金额6.7亿元,增长2.8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8269人,比上年增长3.3%,在校生27453人,减少0.6%,毕业生7763人,增长1.3%,在校研究生803人,比上年增长15.5%,毕业研究生200人,增长4.7%。成人高等学校招生6474人,比上年增长18.8%,在校生15647人,增长9.1%,毕业生6342人,增长58.1%。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6907人,招生2685人,毕业生808人。普通中学167所,招生44566人,在校生139204人,毕业生4473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所,招生4909人,在校生11873人,毕业生3822人;小学509所,招生32224人,在校生195923人,毕业生31732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57人,在校生501人;幼儿园199所,在园幼儿39451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143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0593人。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7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产值55亿元,总收入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5亿元。同时在我市4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建立起26家科研机构;2007年全市建立了价值35万元的科普图书室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4%,全市通广播电视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图书馆年末藏书70.7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3.9万人次。卫生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3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828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8221张。卫生技术人员939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53人,注册护士3215人。妇幼保健院、站19个,实有床位276张,卫生技术人员680人。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个,实有床位955张,卫生技术人员68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个,卫生技术人员559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9个,实有床位846张,卫生技术人员1227人,全市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64人,其中乡村医生2124人。体育事业成绩喜人。赛事共获奖牌230枚,包括78枚金牌、75枚银牌和77枚铜牌。其中获得亚洲以上级别奖牌数为2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全年我市向上输送55名优秀运动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9.60‰,死亡率4.49‰,人口自然增长率5.11‰。年末全市总人口250.5万人。全市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

类别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2505325         100

其中:非农业      1236432         49.4

农 业      1268893         50.6

其中:男性      1273529         50.8

女性      1231796         49.2

其中:18岁以下    414321          16.5

18-35岁    734752          29.4

35-60岁    1067538         42.6

60岁及以上    288714           11.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8元,比上年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11元,增长13.1%。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6.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1.6%,下降1.3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0.1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9万人;离退休人员9.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1.9万人,其中职工24.2万人;退休人员7.7万人。离休人员0.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300张,收养300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7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77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2185万元,提取社会福利资金888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5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168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总面积55.51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24个,达标区面积44.36平方公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全年出动环境执法人员4209人次,检查企业1750家(次)。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5个,比上年增加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8992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230114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19620公顷。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通过积极推进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关停高耗能发电机组等强制措施,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