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5 佳木斯市统计局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6日

2004年,全市上下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农业"一免两补"等一系列政策的历史性机遇,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推进科技进步,促进全面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稳定性明显增强。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6295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较快的一年。经济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全年各季度间增长也比较均衡,四个季度GDP累计增长幅度分别为10.2%、11.0%、11.0%和11.8%。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7567万元、657506万元、10178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11.5%和10.3%。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9605元,增长11.2%。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国家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分类别看呈现"五升三降"趋势,即: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6%、0.6%、1.6%、1.3%和8.7%,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价格分别下降4.2%、3.4%和0.1%。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市实现城镇就业和再就业3.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多年来少有的大好形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34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8063公顷,粮食产量2842509吨,增长45.1%。甜菜、烟叶等经济作物产量也大幅度增长。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868公顷,比上年下降20.0%,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084公顷,比上年下降24.7%。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进。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118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25.7%上升到27.0%。年末全市奶牛存栏26352头,增长143%,肉、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8.9%,下降5.7%和增长125%。水产品产量4.6万吨,增长7.0%。

绿色食品认证个数、播种面积稳定增加,"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年末全市绿色食品种植业认证个数26个,比上年增加4个,增长18.2%,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9776公顷,比上年增加8475公顷,增长11.9%,其中,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7742公顷、2100公顷和29934公顷。绿色食品牵动农户45838户,比上年增加38278户,增长5.1倍。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拖拉机67415台,比上年末减少500台,下降0.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5616吨,比上年增长22.3%。农村用电量26487万千瓦时,增长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2.3万亩,增长1.6%,节水灌溉面积99.7万亩,增长1.4%,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3万亩,增长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089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增幅提高14.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值764431万元,增长16.4%,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293588万元,增长10.6%,重工业实现产值470845万元,增长20.2%,实现新产品产值33656万元,增长22.5%。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06万元,增长27.8%。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0218万元,增长26.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751万元,增长25.8%。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366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24773万元,实现竣工产值10259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4.6万平方米。招投标面积扩大,实行投标承包的施工房屋建筑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6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7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304万元,同比增长17.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1137万元,同比下降17.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296万元,同比下降2.8%,其他投资完成63334万元,同比增长111.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68591万元,下降21.9%,集体经济完成投资3480万元,下降38.5%,私营和个体经济完成投资61592万元,增长70.9%。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其他投资所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6.6%、16.0%、16.8%和10.6%调整为53.9%、11.2%、15.9%和17.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有所调整,一、二、三产投资比例分别由上年的5.6%、31.9%和62.5%调整为6.4%、41.7%和51.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399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0%。本年度施工项目386个,比上年增加4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04个,比上年增加30个。本年施工房屋面积219.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30.1万平方米,竣工率达59.2%。全年固定资产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建公路78.4公里,改建公路435.6公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席位12824个,小学校学生席位8122个,医院床位393张,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0.2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81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增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市、县、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613012万元、101529万元和93927万元,分别增长12.1%、7.4%和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55266万元,增长11.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6708万元,增长13.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302万元,增长11.2%,非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33166万元,增长11.0%。从商品类别看,食品类(吃)零售额302463万元,增长13.3%,所占比重为37.4%;衣着类(穿)零售额实现163776万元,增长10.1%,所占比重为20.3%;用品类(用)零售额实现284558万元,增长8.9%,所占比重为35.2%;燃烧类(烧)零售额实现57671万元,增长13.1%,所占比重为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