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16 淮北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在建施工项目88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52个,计划总投资1015.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450.1亿元,增长30.4%。其中城镇投资430.9亿元,增长32.3%,农村非农户投资19.1亿元,增长48.1%;房地产开发投资64.4亿元,增长53.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1亿元,增长104.1%;第二产业投资284.1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投资156.9亿元,增长44.4%。全年工业完成投资274.2亿元,增长24%。其中采矿业投资70亿元,增长8.4%;制造业投资196.8亿元,增长31.8%;电力行业投资7.5亿元,增长4%。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新建、续建重大项目225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3个,完成工业投资26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0%。思朗食品、中臣型钢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袁店一矿、袁店二矿、杨柳、青东4对矿井建成投产;全省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大唐虎山电厂、中利电厂二期、国购城市综合体等130个项目开工建设;翔宇物流、淮北汽车城二期等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平山电厂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淮水北调工程通过水利部专家评审。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分别为11.5亿元和115.4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1.1亿元和20.2亿元,分别增长15.7%和22.1%。

商贸设施加快建设。全年32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共完成投资45.1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140%。春昇生态家园一期投入运营,翔宇物流基地试运营;中泰广场二期、华松商业广场、淮海国际商贸城、韩国商贸城、濉溪影都商城等项目商业主体建成。其中韩国乐天玛特签约入驻华松商业广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签约入驻云天之都,大润发二店签约入驻凯莱商业广场。扎实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制定《淮北市菜市场“十二五”建设改造工作规划》,新建渠沟路、东岗楼、碧桂园3家标准化菜市场,改造了海宫、凌云、洪山路、长山路、南黎等5家菜市场。

会展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淮北)煤矿机械博览会,签订贸易合同和意向137个,成交额22.3亿元,比上届增长13%;举办2011中国(淮北)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会,实现交易额达1120万元,签订“农超对接”意向合同24份。成功举办第二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市长会议。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2%;接待国内游客556.3万人次,增长65.6%。旅游总收入31.5亿元,增长87.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36.3万美元,增长110.4%;国内旅游收入30.9亿元,增长87.5%。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实际完成进出口总额242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海关反馈进出口总额20150万美元;供货出口、从保税区进口海关未体现进出口累计4060万美元。全年累计出口19006万美元,增长35.5%,其中专业外贸公司出口6991万美元,增长20.6%;自营生产企业出口5269万美元,增长2.3%;“三资”企业出口4896万美元,增长59.3%。全年累计进口5204万美元,下降13%。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全年累计引进内资375.8亿元,增长33.8%;实际利用外资30123万美元,增长57.3%。引进国内500强企业2家,亿元以上企业30家。

园区建设跨越式发展。启动市开发区新区建设。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市开发区新区获得省政府批准,累计完成投入11.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一期5.26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加速推进,梧桐大桥、吉山路大桥开工建设,二期14.74平方公里建设启动。市开发区龙湖项目区投入2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县、区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理士工业园、徽钢铜业等一批项目落户,凤凰山工业园获“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称号。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7034万人,旅客周转量23332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0.3%;公路货运量5611万吨,货运周转量100948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21.8%。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65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42公里,国道7公里,省道196公里,县道576公里,乡道622公里,专用道83公里,村道2040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81640辆,比上年增长31.4%,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3161辆,增长35.8%。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289万元,电信业务收入9076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9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7.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3.7万户;年末小灵通用户1.3万户,比上年减少389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4.9万户,比上年增加16.5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75.4部/百人。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90.4亿元,比上年增收20.4亿元,增长29.1%。分级次看,上划中央收入51亿元,增长29.2%;地方财政收入38.1亿元,增长28.6%;出口退税1.3亿元,增长34.4%。分市县看,市级财政收入70.3亿元,增长27.8%;濉溪县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33.6%。全年完成财政支出8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教育支出16.8亿元,增长58.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亿元,增长21%;医疗卫生支出7.9亿元,增长61.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7亿元,增长65.2%;农林水事务支出6.8亿元,增长2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亿元,增长25.1%。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5.4亿元,比年初增加125.5亿元,增长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3.5亿元,比年初增加64.3亿元,增长22.2%。各项贷款余额405.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6亿元,增长33.9%。

保险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1家;全年保费收入18.6亿元,增长10.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亿元,增长23.7%;人寿险保费收入13.8亿元,增长5.3%。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9亿元,增长19.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2.1亿元,增长50%;人寿险业务给付支出2.8亿元,增长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