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3-19 盐城市统计局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2018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邮政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4009.4万件,比上年增长30.8%,实现业务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电信业务收入55.9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分城乡看,乡村消费增速领先城镇,全年城乡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9.8亿元和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6.4%和11.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198.8亿元、1380.8亿元、20.9亿元和178.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7%、6.5%、12.1%和8.0%。分规模看,限额以上零售额631.9亿元,比上年增长0.9%;限额以下零售额1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经营类别中,肉禽蛋类实现销售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烟酒类95.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销售额48.6亿元,增长18.5%;化妆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销售增长较快,均超过15%。2018年,全体居民消费支出17580元,增长5.7%。其中,交通通信支出2399元,增长21%;医疗保健支出1148元,增长45%;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015元,增长19.3%;居住支出3454元,增长7.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出口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进口3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1%。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44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6个,比上年增长4.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3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旅游外汇收入882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景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东台黄海森林公园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共有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总数位列全省第二。2018年,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全市共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17家,列全省第五。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大丰丰收大地创成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市共有4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列全省第二。旅游业态更加丰富。荷兰花海在省首批13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考核中名列优秀等次(全省仅3家)。旅游品牌渐已打响。我市荣膺“2018锦绣中国榜·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城”、“2018最美中国榜·首批全国优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等称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税收收入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1%。主体税种保持稳定,实现国内增值税74.8亿元、改征增值税(含营业税)47.4亿元、企业所得税31.9亿元、个人所得税14.6亿元。财政惠民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市用于民生保障支出60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1%。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2家,年内净增1家,为光大银行盐城分行。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6421.4亿元,比年初增长3.3%,其中储蓄存款2902.1亿元,比年初增长5.8%。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003.8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中长期贷款2560.4亿元,比年初增长11.6%。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8年,全市拥有各类保险机构78家,其中市级产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39家,保险专业中介一级法人机构11家,保险经纪分支机构3家,保险公估分支机构3家。保险分支机构及营销网点646个,保险从业人员4.8万人。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76.4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财产险40.9亿元,比上年增长3.9%;人身险135.5亿元,比上年下降3%。全市各项赔偿和给付52.5亿元,比上年下降3.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科技进步贡献率56%,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8家,净增285家,居苏北苏中第一。2018年,全年申请发明专利10547件,比上年增长15.4%;授权发明专利1490件,上年增长7.2%;有效发明专利量5497件,比上年增长37.7%。持续实施“515”人才引进计划,出台人才激励“10条政策”,全年发放人才资助资金1.12亿元,引进各类领军人才361名。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1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1.99万人,在校生6.39万人,毕业生1.73万人;普通中专5所,在校生2.26万人;职业高中10所,在校生2.21万人;普通中学282所,在校生30.51万人;小学333所,在校生45.42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51%,在校生年巩固率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9%,在校生年巩固率99.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21.16万人。全市共有教职工数9.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56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年下基层送戏2000多场,送电影22000多场,送展览200多次。新建阅读新空间60家、阅读便民设施100个,一批图书馆自动借还系统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阅读圈”和农村3公里“文化圈”建设目标。全年新创作大戏17部、小戏23部,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次。淮剧《小镇》走进中央党校,第4次进京展演,戏剧创作的“盐城现象”进一步放大。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盐城获奖作品数和受表彰人数均列全省前列;第十三届省五星工程奖,2部作品分获小戏类、曲艺类第一名,4部作品受邀参加江苏20台优秀现代戏沿大运河城市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