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2018年,全市拥有卫生计生机构32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卫生机构1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9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2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8万人,注册护士1.67万人。
体育赛事蓬勃开展。2018年,我市承办了第28届东亚保龄球锦标赛、2018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群众项目乒乓球比赛等大赛。体育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完成了市区50个老旧小区体育设施安装更换工作,市区新建了25公里健身步道,全市健身步道总长度约805公里,位列苏北第一。体育产业质效明显提升。我市悦达健身广场、大丰梦幻迷宫项目入选全省首批14家体育服务综合体认定名单,入选数位居苏中、苏北第一。我市9个体育产业项目获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数量居全省第3位,总金额740万元,较去年增长了12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2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6.5万人,乡村人口328.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89‰,死亡率为6.46‰,自然增长率为3.43‰。年末常住人口720万人,城镇化率64.03%,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88元,比上年增长8.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96元,比上年增长8.4%;人均消费支出19731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7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515元,比上年增长2.6%。
城镇就业基本稳定。201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1.8万人,比上年减少9.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5.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8.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77.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1.78%的较低水平。
社会保障日臻完善。2018年,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8万户11.8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2亿元。将1.1万名失去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将1800多名低保边缘家庭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安排41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三无老人入住护理型特困人员护理机构,全市2.6万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托底救助,给予因灾、因祸、因病、因残等重大支出救助累计近2000万元。全市建有公办养老机构140家,民办养老机构62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15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4.76张,农村敬老院改造全部达到省定星级标准。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成效显着。2018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7.9%。高铁高速高架全面推进。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盐青铁路正式通车,盐城驶入“高铁时代”。规划新增的盐宁高速等五条高速公路,全部进入新一轮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新增里程218公里,是江苏省高速公路新增规划里程最多的省辖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网已建成通车57公里,三期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50%,工程建成后,全市快速路网总里程将达90公里,基本覆盖整个大市区。2018年,区域供水通达全市所有乡镇,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超92%,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全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片林”工程加快推进,新增成片林15.45万亩,改造提升16.8万亩,建成森林小镇24个,森林村庄112个,新增城镇绿地面积3447公顷,绿化造林总量保持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达27%。全年整治城市黑臭河道21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4%,空气质量六项指标综合指数全省第一,其中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建成通水,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域水源地达标整治任务,“一桶水”任务全面完成,全市人民喝上了更加安全优质的饮用水。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值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盐城统计年鉴2019》公布数据为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