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03-19 连云港市统计局
2018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凝心聚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生态建设成效显着,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70亿元,比上年增加131.39亿元,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5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39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238.74亿元,增长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332元,增长4.5%。
 
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一是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20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43.6:44.7;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2018年达到52.0%,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首要因素;三是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占比达到80%;四是创新成效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7%。
 
就业创业形势稳中向好。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深入落实“鼓励全面创业政策28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27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发放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各类扶持资金1.06亿元,惠及创业者1.96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5.6万人,新增自主创业大学生1601人。“智能化海鲜储运系统”项目获创新组全省第一名,代表省参加国赛并获“创翼之星”奖。
 
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力推进“准入环境便捷行动”、“民营经济壮大行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众创业成效明显。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97万户,年末实有私营企业9.08万户;新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96万人,年末达到54.39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6.32万户,年末实有个体工商户28.53万户;新增个体从业人员9.96万人,年末达到43.96万人。
 
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全部上涨。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6%,涨幅最大;其他依次为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衣着、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2.8%、2.7%、2.7%、2.3%、1.6%、1.5%、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小幅上涨1.5%,其中生产资料类上涨3.9%,生活资料类下降6.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发展速度放缓;产能过剩、要素限制、环保约束等因素影响加大;银行信贷趋紧,融资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事业不平衡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65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304.65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16.0亿元,下降1.1%;牧业产值115.89亿元,下降0.5%;渔业产值155.49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38亿元,增长8.7%。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粮食总产量364.03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亩产388公斤,下降2.1%,总产为141.12万吨,下降1.5%;秋粮亩产为565公斤,增长0.7%,总产为222.91万吨,增长1.8%。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9家,市级龙头企业230家。高标准农田、高效设施农业占比分别达到59%和20%,“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快速推进,葡萄架下养鸡养鹅、稻虾共生等立体种养模式进一步推广,种养效益和农产品质量显着提升。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9家单位入选省农委公布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名单,创建涉农电商产业园11个,利用网络开展农业营销的各类主体数量8400多家。国家农业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农产品出口超6亿美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主动抓创新、促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7%,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97.0%。实现新产品产值494.5亿元,增长12.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0.6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较快增长。全市30强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镔鑫钢铁增速达59.7%,兴鑫钢铁、斯尔邦、虹港石化、润众制药等企业增速超过30%。销售过百亿企业达到7家。
 
工业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6.22亿元,增长12.2%,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下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3.70亿元,下降7.9%。在统的34个行业大类中9个实现正增长,占比26.4%。实现利润总额230.47亿元,下降10.4%。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双增长,亏损企业298家,增长56.8%,亏损企业亏损额25.18亿元,增长131.4%。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5.50亿元,增长3.0%。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19.22亿元,增长1.0%;房屋施工面积5945.08万平方米,下降0.6%;房屋竣工面积2380.43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859.28亿元,增长6.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073.92亿元,增长13.7%;房地产开发投资341.52亿元,增长24.2%;民间投资1075.10亿元,增长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