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各项工作。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7000亿,达到70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6.3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63.3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30.7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2∶46.3∶51.5。2018年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4927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2558美元。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7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5%,提升0.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915.17亿元、增长10.4%,总量前进一位、列全省第四。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3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87.3%、全省第二。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50%)218.1亿元,增长8.6%;企业所得税81.1亿元,增长24.3%;个人所得税完成33.3亿元,增长21.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9.1亿元,增长6.8%,其中教育支出102.4亿元,增长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3亿元,增长9.5%,住房保障支出31.3亿元,增长6.1%。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93.8亿元,增长0.1%。其中,农业产值162.5亿元,增长2.3%;林业产值2.1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27亿元,下降23.6%;渔业产值81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2亿元,增长1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5公顷,比上年下降3%;粮食总产量78.2万吨,比上年减少3.2万吨,其中小麦20万吨,增产1.1万吨;水稻54.6万吨,减少3.9万吨。全市粮食亩产475.8公斤,下降1%,其中小麦亩产309.3公斤,增长0.7%,水稻亩产623.6公斤,增长0.6%。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49.4万亩,比上年增长2.3%,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0.6万亩,增长2.8%。绿色农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种植业清洁生产、养殖业综合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达96%,实现化肥减量农药零增长。创意休闲农业蓬勃发展,预计全市农业休闲观光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增长14.9%,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增长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7%,七大行业产值五增二降,其中电子行业增长24.3%、建材行业增长19.3%、机械行业增长14.8%、生物医药行业增长13.5%、冶金行业增长7%、纺织服装和化工行业发展有所放缓,分别下降11.4%和3%。企业效益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1%。
十大产业链贡献提升。十大产业链发展加快,全年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2.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增长35.3%、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增长24.2%、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增长19.8%、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链增长18.2%、轨道交通产业链增长17.2%。
建筑行业稳步增长。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6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房屋施工面积11104.4万平方米,增长16%;房屋竣工面积3190.2万平方米,下降7.9%。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1%,服务业投资增长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长13.3%,快于工业投资6.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年投资增长12.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4%,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5.7%。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002.9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新开工774.8万平方米,增长26.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12.9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04.6万平方米,下降9.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3.2亿元,增长9.1%,增速列全省第二。从消费形态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50.5亿元,增长14.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06.8亿元,增长7.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5.5亿元,增长2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30.4亿元,增长18.4%。从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15亿元,增长8.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8.1亿元,增长17.2%,农村消费增幅快于城镇8.7个百分点。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难中求进。按人民币计价,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266.4亿元,增长7%,其中出口总额1652.9亿元,增长6.3%,进口总额613.5亿元,增长9%。一般贸易进出口1789.3亿元,增长8.2%,占全市比重78.9%。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全市对美国出口353.1亿元,增长9.1%;对欧盟出口304.9亿元,增长17.6%;对东盟出口220.1亿元,增长7.6%;新兴市场加快拓展,对非洲出口增长14.1%,对拉美出口增长13.7%。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3家,新认定市级出口基地4家、进口交易中心2家。
利用外资力度加大。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6.1亿美元,其中产业类外资占比55.8%。十大产业链实际到账外资9.1亿美元,同比增长39.5%。全年新增外资项目356个,其中新设项目225个、增资项目131个,累计新签协议注册外资51.2亿美元,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7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个,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