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3-19 连云港市统计局
 
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929.17亿元,增长18.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占全市项目投资比重61.2%,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2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拉动作用上升。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35.51亿元,增长23.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38.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1.31亿元,增长8.3%。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9.54亿元,增长60.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8.53亿元,下降2.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1.22亿元,增长70.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2.02亿元,增长9.0%。
 
城乡消费均衡增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消费不断升级,农村消费需求旺盛。三县实现零售额467.46亿元,增长8.2%,市区实现零售额653.85亿元,增长8.4%。
 
六、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95.47亿美元,增长16.2%,居全省第三位。其中,进口总额53.88亿元,增长25.4%,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3.3个百分点;出口总额41.59亿美元,增长6.0%,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医药产业技术出口表现抢眼,恒瑞医药与美国企业累计签订价值5.7亿美元的技术转让许可协议。
 
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3亿美元,下降11.0%。其中,新设项目平均规模2983万美元,增长43.9%。
 
“一带一路”支点建设成效明显。上合物流园铁路装卸场站地基处理全部完工,园区公路、内河、铁路、保税等功能优势逐步显现。上合物流园成功获批江苏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全年物流业总收入2.3亿元,增长超过50%。中哈物流基地效益提高,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发出的国际班列实现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全覆盖,并延伸形成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杜伊斯堡南北两条中欧班列线路,运营水平从日均0.8列递增至2.1列,特别是连云港至阿拉木图、塔什干点对点直达班列,领先优势明显。中哈物流基地全年接卸铁合金、小麦、棉纱等货物的东行集装箱超过1万车,比上年增长近4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港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科技示范工程经过6年奋斗,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工程结合连云港港口建设与运营实际,紧扣“绿色、智能、创新、示范”主题,实施完成了新型岸壁结构、疏浚土筑堤、高压岸电以及铁水联运信息平台等11个建设类和运营类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着。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36亿吨,增长3.2%;集装箱474.56万标箱,增长0.7%。海河联运完成1189万吨,增长38.6%。
 
铁路运输进入高速时代。连云港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投入使用,连青、连盐铁路实现通车运营,动车直达首都北京,连镇、连徐铁路加快建设,港城阔步跨入高铁时代。全年铁路客运总量404.48万人次,增长2.0%;货运总量突破5000万吨,达到5473.17万吨,增长11.1%。
 
民航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机场在运航线30条,通达北京、上海、广州、徐州、厦门、哈尔滨等27个国内城市和泰国曼谷。全年飞机起降1.50万架次,增长33.4%;旅客吞吐量继上年首次突破百万基础上一跃跨上150万台阶,达151.62万人次,增长38.7%;货邮行吞吐量8188吨,增长52.0%。花果山国际机场开工,千万人次级别的航空枢纽建设拉开序幕。
 
邮政通讯业务较快增长。全年邮政通讯总收入55.61亿元,增长12.4%。其中,邮政速递业务收入17.36亿元,增长24.8%;通讯业务总收入38.25亿元,增长7.5%。邮政寄递服务完成7755万件,增长11.1%;快递业务量达到13242万件,增长39.4%。年末,全市电话用户540.71万户,增长7.5%。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83.75万户,增长9.7%。互联网用户519.27万户,增长10.9%。其中,固定宽带用户153.95万户,移动电话上网用户365.32万户,分别增长8.7%和11.9%。
 
旅游经济表现活跃。新增灌云伊甸园、伊芦山梅园和赣榆秦山岛等三家3A级旅游景区,年末全市国家等级旅游景区总数达42家。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11家,3A级景区20家,2A级景区11家。灌云县潮河湾景区继青松岭森林公园、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创成“江苏省自驾游基地”。旅行社116家,星级饭店20家,特色旅游镇村15个。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805万人,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首次跨上500亿台阶达531亿元,增长15.9%。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31亿元,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187.45亿元,增长17.6%,税收占比达80.0%,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增值税(含营业税)90.0亿元,增长16.8%;企业所得税28.38亿元,增长47.2%;个人所得税8.51亿元,增长14.2%。
 
金融信贷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261.64亿元,比年初增加284.6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29.18亿元,比年初增加139.25亿元,同比增长10.8%。贷款余额为2945.04亿元,比年初增加468.96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突破百亿,达到103.41亿元,增长12.5%,居全省第三位。其中,财产险27.87亿元,增长7.1%;寿险61.58亿元,增长10.0%;健康险12.28亿元,增长46.0%,居全省第一位。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批建设。新增市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加速器1家。综合保税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高新区获批省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东海高新区获批省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