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滨州市统计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六保”,践行“七富七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富强滨州建设呈现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动能转换明显加快,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一、综合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508.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3.1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56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40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40.7:49.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图1三次产业结构
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0%,食品价格上涨12.3%,衣着价格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6%。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主体新登记7.54万户,总量突破40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6.7%、14.9%。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新登记7.51万户,总量达39.56万户,分别增长6.7%、15.0%;各类企业新登记2.92万户,总量12.42万户,分别增长19.2%、21.9%。
图22016-2020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户数发展情况
二、重点战略
新动能发展强劲。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66.6%,高出固定资产投资58.8个百分点。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新”投资再创新高,比上年增长52.7%,“十强”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比上年增长38.1%。产业结构转型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8.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59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8.1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脱贫质量稳定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均值分别为49微克/立方米、81微克/立方米、16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幅度分别为7.5%、11.0%、15.8%、5.1%。优良天数达到235天,比上年增加29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体(一、二类水质)比例67.7%。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调整优化“10+5”招商专班,落实“指挥部+专班”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参加儒商大会、开展渤海科创大会、世界500强连线和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等系列活动,推动魏桥轻量化基地、美国空分等一批产业链大项目落地,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内资、外资总额均居全省第3位。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突破650亿元;实际到账外资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0%。
创新驱动加速加力。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专利申请总量10009件、授权总量749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912件、授权量76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3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登记科技成果380项。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二等奖以上数量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成交额7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50.53%。新增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家,实现零突破。
质量强市稳步实施。完成省级以上品牌370个,比上年增长85%,其中创建高端品牌数量已达83个。1家企业再次入围“世界品牌500强”,比上年提升5个位次。1家企业入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2家企业入围“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榜单。“沾化冬枣”连续3年入围全国地标农产品100强,品牌价值达56.11亿元。8家企业入围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品牌价值100强,品牌价值812.1亿元。获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立项6项,建设完成全国第一批消费品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化试点项目31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51项。
三、农业
农业经济保持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202.61亿元,林业产值12.69亿元,牧业产值125.01亿元,渔业产值93.1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33亿元,分别增长2.9%、6.7%、2.1%、3.0%和5.7%。粮食总产量370.23万吨,比上年增长3.0%,单产420.6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7%。蔬菜瓜类总产量238.96万吨,比上年增长0.2%;水果总产量75.02万吨,比上年下降1.3%。猪牛羊禽肉产量45.04万吨,比上年下降13.6%;禽蛋产量(不含小品种)27.51万吨,比上年增长34.4%;牛奶产量10.92万吨,比上年增长142.1%。水产品总产量50.16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海水产品33.78万吨,淡水产品16.3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3.2%。
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8家(含国家级)。农业机械总动力498.47万千瓦,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00万元,补贴农机具5978台(套)。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049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66个,全年“三品一标”总数达到554个。
水利会战成果显效。2019—2020年度冬春水利会战累计完成投资78.47亿元,实施了49项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骨干河道治理26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闸21座、水库6座,实现了对全市骨干河道全流域、全覆盖治理;治理水土流失10.5平方公里;衬砌引黄灌区渠道74.62公里;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04万亩;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68.21万人。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211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39家,过100亿元的企业9家(独立法人企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7%,制造业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9.4%。全年重点监测的24种工业产品中,有15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2.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406.79亿元,比上年下降1.3%;利润278.23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4.77%,比上年下降5.86个百分点。
建筑业实力不断增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64家,比上年增加5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6.2%。房屋施工面积127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
五、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43.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4%,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4.9%。新兴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1%,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5%。
邮电行业发展迅速。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2%。其中,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693.39万件,增长27.44%,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55亿元,增长29.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18万户,比上年增长4.82%,移动电话用户453.8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6.38万户,比上年增长1.13%。
交通运输稳定运行。公路客运量345万人,比上年下降67.14%;公路客运周转量2958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1.86%。全社会公路货运量10829万吨,比上年下降8.53%;公路货物周转量332862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8.42%。全社会港口吞吐量3979万吨,比上年增长2.5%;港口货物周转量5455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24%。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262公里,营运客、货车辆合计71006辆。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2%,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8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倍,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倍;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4.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6%。
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6.52亿元,比上年下降13.59%,其中住宅144.96亿元,下降13.93%。房屋竣工面积187.7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32%,其中住宅147.96万平方米,下降48.25%。商品房销售面积442.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9%,其中住宅412.85万平方米,增长20.28?%。
七、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7.5%,上半年下降11.2%,前三季度下降4.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呈逐季恢复态势。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2亿元,增长1.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8亿元,增长1.2%,快于城镇0.2个百分点。餐饮市场受疫情冲击严重,全年餐饮收入64.3亿元,下降4.8%,商品零售653.6亿元,增长1.7%,高于餐饮收入6.5个百分点。
新型消费增势明显。升级类商品需求旺盛,限额以上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3.3%、70.1%、201.1%。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0%,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比重为1.29%。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相对稳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17.5亿元,比上年下降6.6%。其中,出口327.4亿元,增长5.1%;服务贸易总额111.6亿元,增长17.5%。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0.6%、14.3%。铝矿砂、大豆进口量与上年持平,原油进口量增长145.6万吨。从对外贸易主体看,有外贸实绩企业820余家,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80家,民营企业进出口523.1亿元。
图32016-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市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合作,有370余家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经贸活动,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额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8%。
九、财政金融
财政税收支撑有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税收收入181.97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民生支出364.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4%。
图4201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存款余额3442.6亿元,比年初增加484.7亿元,增长16.3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96.5亿元,比年初增加289.3亿元,增长16.9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68.7亿元,比年初增加186.4亿元,增长21.13%。年末本外币合计贷款余额2904.1亿元,比年初增加221.4亿元,增长8.2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60.5亿元,增长20.55%;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958.2亿元,比年初增加57.4亿元,增长3.02%。
图52016-2020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020年,滨化股份、鲁北化工、中国宏桥等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各类债券、票据直接融资总额109亿元;鸿远新材、乡野农业、达信农牧等24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场所挂牌;达民化工获准在“新三板”挂牌;全市证券交易账户达到25.09万户,全年实现交易额2816亿元。
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全行业实现保费收入1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7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3.97亿元。全行业全年支付赔款与给付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23.84亿元,人身险支付赔款与给付14.2亿元。疫情发生以来,为我市抗疫一线人员提供风险保障160亿元。累计支付长期护理费1653余万元,赔付1.14余万人次。
十、科学技术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58%,比上年提高9.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4.39%。分两批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申报数量比上年增长47.0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总量达到244家,分别比上年增长81.39%、46.7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438家,比上年增长141.99%。获批邹平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2020年我省唯一一家获批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山东省先进铝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为“十三五”期间我市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特殊钢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筹建,为我市第二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培育1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4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全市重点实验室达到4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3家。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推荐申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3家。
大力推进科技人才计划。“创业齐鲁共赢未来”大赛入选3项,泰山科技创业类拟入选4项。拥有独立科研机构12家,独立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4人。
十一、民生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718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82元,增长3.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3.4%,经营净收入增长3.1%,财产净收入增长3.3%,转移净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35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增幅最高,分别为3.9%和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96元,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7%,经营净收入增长5.8%,财产净收入增长6.0%,转移净收入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21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增幅最高,均为5.0%。
图62016-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6%;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有1.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8%,均低于目标范围。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748.35万元,解决1.69万人就业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稳岗返还工作,共为4720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9082.53万元,实现符合条件企业政策全覆盖,涉及职工26万余人。强力推进失业保险扩围工作,全市申领通过13.2万人,发放失业保险资金2.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1797.7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8078.86万元,共为682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6709.54万元。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68万人(含离退休人员21.35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8.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5.5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5.62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91万人,当期基金收入24.09亿元,基金支出20.6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5.09万人,基金筹资总额25.84亿元,基金支出25.26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为82.23%;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为62.7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主城区新建过街天桥3座、公厕26座,建设大件垃圾及装修垃圾分拣中心1处,有害垃圾存贮中心1处,新增亮化设施26038套、路灯1201盏,改造节能路灯5915盏,安装单灯智能控制器2900套。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21.23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道174.15公里;深度保洁面积1860万平方米,深度保洁率达62%。
住房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38个,惠及4.32万户居民;开工建设安居工程1032套,开工率112%;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17户。棚户区新开工5612套,基本建成2025套;主城区完成38个城中村拆迁协议签订,27个村居已拆除完毕,14个安置区开工建设;住房租赁补贴在保家庭587户,发放补贴资金213.7万元。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41.7%和44.0%,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56,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0.84。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完成控辍保学、大班额、配套园整治“三个清零”目标任务。投资11.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所、幼儿园101所,新增学位2.83万个;完成配套园整治任务128处;投资1.89亿元改善学校27所。在全省率先上线“空中课堂”,44.9万名学生停课不停学,1462所学校、幼儿园平稳开学。设置名师岗位657个,在全省率先定向委托培养师范生和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幼师688人。校企合作企业298家,建立实训基地1040个,“订单式”冠名班156个,“订单式”就业学生占比32.8%。课后服务实现小学全覆盖,24万名学生受益,解决“接送难”“监管难”问题。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专业档案馆1个,国有博物馆9个,非国有博物馆9个;电影放映单位8个,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健身赛事活动3000余项次,线上线下累计参加人数达50余万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38%。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6枚;在全省比赛中,获得金牌43枚,银牌40枚,铜牌46枚;并成功举办了手球、摔跤、羽毛球3个项目的省冠军赛。全市建成县级以上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县镇村“三二一”工程实现全覆盖;对1045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4847人,占总人口数6‰。
气象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共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295作业点次,其中防雹作业175作业点次,增雨作业120作业点次,发射炮弹3502发,火箭弹87枚。重点做好了5~6月强对流、8月连续暴雨、冬季寒潮的预报服务;启动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1次、寒潮Ⅲ级应急响应2次。气象台晴雨预报准确率91.48%,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86.55%,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83.99%。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照鲁政办字〔2019〕194号文件要求,2020年开展畜牧业统计调查数据归口管理工作,调查制度方法发生变化。
下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