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08-09 泰州市统计局
2020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紧围绕“一高两强三突出”的部署,强富美高新泰州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综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1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541.10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2464.57亿元,增长4.1%。按2019年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4596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5.8:47.8:46.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14.46万户,全年新增2.51万户;个体经营户45.03万户,全年新增13.79万户。
 
就业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1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6%。
 
价格水平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9.9%,衣着类下降2.1%,居住类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7%,医疗保健类上涨2.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4%。食品中,粮食下降0.7%,鲜菜上涨10.9%,畜肉上涨42.5%,水产品上涨7.6%,蛋下降8.8%,鲜果下降10.2%。工业价格指数涨跌互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逐渐回落,全年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跌幅呈现“V”字型走势,全年下降2.7%。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2.8%。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4.7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280.8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104万吨,比上年下降0.6%;秋粮产量176.8万吨,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亩产499.51公斤,比上年下降0.1%,亩产列全省第1。生猪恢复生产势头良好。年末生猪存栏83.19万头,增长3.7倍;全年生猪出栏120.52万头,下降14.3%。全年水产品产量37.48万吨,比上年增长1.4%。
 
现代农业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成。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23.7万亩,年末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88%,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年末设施农业面积91.5万亩,设施渔业面积30.1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7.0%、4.2%;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14.11万亩,比上年增长0.3%。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8.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51亿元,增长6.4%,其中轻工业增长9.0%,重工业增长4.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增长12.3%,股份制工业增长6.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5.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7.5%,大中型工业增长7.3%。支柱产业中,全年医药、电气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9%、18.6%,化工产业产值增长1.1%,船舶产业产值下降5.4%。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药品原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7.4%、70.4%、66.2%、29.3%。
 
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6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利润增幅分别高于产值增幅、营业收入增幅0.7个、4.2个百分点。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为77.5元,比上年减少2.0元。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4%。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69家,比上年增加215家,其中具有特级、一级和二级资质企业388家,比上年增加70家。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23.64万人,增长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07.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6%。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5.5%,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3.0%,汽车制造业增长104.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7%。在服务业投资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64.1%,教育投资增长20.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3%。基础设施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强劲,全年增长44.6%。
 
投资结构小幅调整。全年民间投资下降2.4%,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3.8%。在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7.3%;工业技改投资下降57.0%,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9.1%。
 
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98.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住宅投资409.67亿元,增长43.8%。商品房施工面积2385.79万平方米,下降8.2%。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43.22万平方米,增长3.6%。商品房竣工面积449.38万平方米,下降17.5%。商品房销售面积751.47万平方米,增长13.9%。商品房待售面积234.25万平方米,下降2.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3.26亿元,比上年下降1.3%。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1.31亿元,增长4.7%。从消费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呈上升态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日用品类消费分别增长15.9%、14.3%和13.2%。发展享受型消费出现分化,通讯器材、中西药品、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消费分别增长33.5%、15.4%、53.4%、2.8%,而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书报杂志、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分别下降8.2%、10.2%、0.4%。
 
旅游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66.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9.9%;接待入境过夜游客0.91万人次,下降80.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4.11亿元,下降6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04.03万美元,下降66.6%。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6.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出口96.05亿美元,增长0.8%;进口50.38亿美元,增长2.1%。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5.40亿美元,下降2.1%;加工贸易出口37.20亿美元,增长0.9%;一般贸易进口34.60亿美元,增长4.3%;加工贸易进口11.37亿美元,与上年持平。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51亿美元,下降5.9%;民营企业出口47.59亿美元,增长7.8%;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9.52亿美元,下降7.0%;民营企业进口20.75亿美元,增长18.3%。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53.60亿美元,增长2.1%;农产品出口4.31亿美元,增长9.8%;机电产品进口9.63亿美元,增长14.4%;农产品进口10.68亿美元,增长6.6%。按出口地区分,对亚洲出口43.43亿美元,下降3.7%;对欧洲出口17.45亿美元,增长7.7%;对美国出口14.01亿美元,下降4.8%。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完成服务贸易出口5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外资利用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5家,比上年增长15.1%;完成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7.28亿美元,增长44.3%;全年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7个,增长55.4%;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4.94亿美元,增长4.7%。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6.43亿美元,增长100.9%;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60亿美元,下降1.7%。
 
七、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受疫情影响回落。全年旅客运输量比上年下降25.0%,旅客周转量下降40.7%,货物运输量下降5.7%,货物周转量增长2.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23亿吨,增长5.3%,其中外贸吞吐量2655.07万吨,下降4.5%。年末全市公路里程9981.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0.64公里。
 
居民汽车保有量稳步增加。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5.95万辆,本年净增4.55万辆;私人轿车拥有量53.47万辆,本年净增2.47万辆。
 
邮电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快递业务量1.73亿件,增长42.7%;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9.45亿元,增长16.9%,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8.33亿元,增长22.6%。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0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电信业务收入45.54亿元,增长6.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7.96万户,电话普及率103.14户/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207.88万户,增长5.3%。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282.06亿元,增长1.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十三类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9.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金融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88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22.47亿元,增长14.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85.10亿元,增长1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12.29亿元,增长6.1%;中长期贷款余额3708.53亿元,增长23.0%。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784.97亿元,增长8.1%。
 
保险业发展略有下降。全年保费收入189.77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人身险145.35亿元,下降2.6%;财产险44.42亿元,增长4.1%。全年赔付金额50.81亿元,增长2.9%,其中人身险22.66亿元,下降1.1%;财产险28.14亿元,增长6.4%。
 
证券交易有所下降。全年证券交易额9018.2亿元,比上年下降9.0%,其中股票交易额7697.5亿元,增长44.6%;基金交易额289.8亿元,增长65.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9801件,比上年增长32.8%。全年专利申请3278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784件;专利授权202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13件。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8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1252家。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新创优质园12所,年末省、市优质园覆盖率达93.7%。年末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达省定建设标准比例100%,位居全省第1,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88.6%。高等教育实现突破,拥有第一所本一高校南中医泰州校区。年末拥有幼儿园347所,在校幼儿11.31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98%以上;高中34所,在校学生7.1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以上;普通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6.88万人。年末拥有专任教师4.58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年末拥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9个、美术馆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87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43.2万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134家,其中医院91家,卫生院114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家,妇幼保健机构7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038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896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08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029人,注册护士1373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中,由我市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共计获得金牌32枚、银牌36枚、铜牌32枚。加强竞赛队伍建设,全面组建省运会59支参赛运动队。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PM2.5平均浓度为35.0微克/立方米,下降14.6%,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0.9%。省考及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长江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质。
 
节能降耗取得进展。全年规上工业累计综合能耗905.7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6%;规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599吨标准煤,下降8.2%。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7起,比上年下降65.5%;死亡人数68人,下降64.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1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基本稳定。年末户籍总人口497.1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3.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10‰,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82万人,人口死亡率9.66‰,比上年上升1.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6‰。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4.4%。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01元,比上年增长5.1%。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4327元,增长4.2%;经营净收入5920元,增长3.0%;财产净收入3891元,增长9.5%;转移净收入5563元,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03元,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5元,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4:1缩小至1.99:1。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100.61万、96.23万。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710元,比上年增加30元,全年4.19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额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年度GDP统一核算方法,江苏省统计局对2019年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修订后的结果为:2019年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107.36亿元,较2019年初步核算数减少2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99.98亿元,较2019年初步核算数减少26亿元。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尚未得出,因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用2019年常住人口进行计算。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数据不包括靖江-江阴园区。
 
(5)本公报部分数据为2020年度快报数或预计数,最终定案数以《泰州统计年鉴2021》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