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1970-01-01 潍坊市统计局

三、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加大投入,膨胀规模,加快改造,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搞活机制,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截止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3833个,比上年增加922个;实现增加值669.2亿元,同比增长33.4%,增幅比上年高1.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比上年同期提高0.3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统计范围内的190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156种,占82.1%。

工业技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完成技改投资788.8亿元,增长35.3%。在建项目3482个,其中1938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开工建设过5000万元的项目609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02个,当年完成投资377.4亿元,占全市完成投资的71.5%。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729.0亿元,增长50.9%;实现利润142.5亿元,增长41.2%,实现利税240.0亿元,增长40.7%;实交税金103.9亿元,增长33.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3.53%,提高21.7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5.01%,提高1.2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9.99%,下降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39次,加快0.7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54%,下降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9%,下降1.5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6559.0元/人,增长32.2%。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2.11%,增长0.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05亿元,增长50.8%。产成品存货133.1亿元,增长20.1%,应收帐款净额152.5亿元,增长19.2%,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5.4%。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051.6亿元,增长34.4%,规模以下投资完成48.9亿元,增长13.8%;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411个,增长41.8%;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6253个,增长11.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32项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6.1%。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亿元,比上年增长83.7%,其中住宅投资50亿元,增长49.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5%。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79亿元,增长13.3%;全员劳动生产率88702元/人,增长15.5%。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643.4万平方米,增长33.2%,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7.5%。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18.8亿元,其中公路投资17.7亿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937.2公里(不含村道748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4.5公里,一级路731.7公里,二级路2059.8公里,三级路1943公里,四级路2998.2公里,公路密度达5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6.8万部,其中客车6256部(含出租车3301部),货车29573部。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499万人,增长14.2%,旅客周转量40.9亿人公里,增长16.1%;货运量7732万吨,增长12.6%,货物周转量45.9亿吨公里,增长15%。水上货运量171万吨,增长9.1%,货物周转量36.2亿吨公里,增长17.8%。潍坊港完成吞吐量385万吨,增长29.2%;航空客运量37551人,增长8%。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7亿元,增长11.3%;国内信函3827.1万件,包裹28.7万件,国内特快专递99.75万件,增长11.9%;国际特快专递3.89万件,增长7.6%;报纸8595.47万份,杂志546.07万份。邮政储蓄余额1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电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部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55.2万户,比上年增长17.1%,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261.6万户,增长11.3%。

六、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289.1亿元,增长15.3%,县零售额实现21.2亿元,增长16.5%,县以下零售额实现183.0亿元,增长15.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2.2亿元,增长15.7%;餐饮业零售额47.0亿元,增长15.1%。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进口9.9亿美元,增长8.0%,出口29.5亿美元,增长38.7%。按企业性质划分,国有企业出口7.1亿美元,增长26.4%;三资企业出口13.3亿美元,增长43.3%。按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17.8亿美元,增长33.1%;加工贸易出口11.7亿美元,增长49.3%,占出口总额的40%。

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2005年,全市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441个,增长16.7%;合同利用外资额17.3亿美元,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增长56.9%。全年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4亿美元,增长36%;新签合同额5.1亿美元,增长78.0%;外派劳务10200人次,增长102%。新设立境外企业(机构)8家,增长33.0%。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3.58万人次,创汇收入1055.4万美元,分别增长16.2%和16.8%;接待国内游客886.5万人次,旅游收入51.1亿元,分别增长14.9%和21.4%。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1.6亿元,增长3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7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地方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4.7亿元,增长77.3%,营业税完成11.5亿元,增长29.2%,企业所得税完成5.1亿元,增长27.7%,个人所得税1.6亿元,同比降低2.8%。财政总支出完成95.3亿元,增长29.5%。其中,地方财政支出完成88.8亿元,增长28.3%;财政总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7.7亿元,增长70.4%,科技三项费用完成1.6亿元,增长25.4%;教育事业费用完成22.4亿元,增长15.4%;行政管理费支出完成11.4亿元,增长15.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亿元,增长33.3%。财政收支相抵,当年净节余70万元,累计净节余4236万元,全市连续19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较好的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发展。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80.9亿元,同比增长16.7%,同比多增26.4亿元,存款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人民币存款增量居全省第4位。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814.9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年初增加106.7亿元,同比多增19.5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876.9亿元,较年初增加147.8亿元,增长20.3%,同比多增29.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量居全省第4位。现金大量回笼。全市累计净回笼现金39.9亿元,同比多回笼2.8亿元。金融机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盈利本外币合计10.7亿元,同比增盈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