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8 北京市统计局

文化

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宣南文化节、厂甸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等群众活动。文化交流工作迈上新台阶,成功承办第四届互联网与多媒体全球峰会。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修缮德寿堂药店、长春寺、法源寺等文化古迹。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8.4万册,比上年增加1.2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资料136541卷(册),比上年增加5539卷(册)。

卫生

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实际增长3.9%。建设完善公共防疫、医疗急救应急机制,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积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和区域卫生资源整合新途径,完成天桥医院托管工作。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87个,床位415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7.9张;卫生技术人员697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2人。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成功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节,举办运动会21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有5538人,建成"天桥社区健身中心",中小学体育达标率达到95%以上。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区拥有体育运动场馆252个,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3.8万平方米。

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区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有1702名, 享受残疾人特困补助的有274人,享受残疾人待业期间补助的有158人。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安置116名残疾人就业,其中按比例安置68名,社区就业40名。职业技能培训加强,316名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五、人民生活

人口

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2.9万人,比上年减少2.8%。全年人口出生率3.95‰;死亡率6.88‰;自然增长率-2.93‰,比上年降低0.3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04%。

就业

就业、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拓宽就业门路,增加经费投入,保持了就业形势的稳定。2004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3%。年内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2433个,安置失业人员134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0.6%,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为75.28%,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保险基金征缴率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年末,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0万人、33.6万人、18.6万人和13.5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2万人、1.9万人、1.7万人和0.4万人。

福利与救助事业日趋完善,低收入阶层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区拥有福利院8所,床位288张,收养"五保"、社会孤老等人员220人。落实粮油帮困、学费减免、廉租住房、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政策,制定应急救助预案,加强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年内有7439户家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33万元。

居民收入与储蓄

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全区从业人员人均收入2557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1%;抽样调查结果,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3%。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1亿元,当年新增11.9亿元。

居民住房

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共完成住宅建设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住宅竣工面积14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1%。抽样调查结果,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4.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5平方米。

附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

[4]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

[5]体育场馆包括各类学校拥有的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