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宣武区统计局 2003年1月15日 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初步统计,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168元,比上年增长9.4%,按当前汇率折算,达到4126.7美元,比上年增加471.4美元。 财政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预算支出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3%。 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2家。实际利用外资675.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3.5%。出口商品交货额1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7%。外经贸领域发展不均衡。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增长步伐加快。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一)工业 工业整体实力有所加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电力和印刷行业的大型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二)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增加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年末,全区拥有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89个,比上年下降23.9%;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16489元/人和6.7千瓦/人,比上年增长123.3%和31.4%;全员劳动生产率93752元/人,比上年增长10.9%。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实现增加值118.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2%。 (一)国内贸易 贸易流通量继续扩大,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大中型企业商品购进总值273.7亿元,增长5.3%;商品销售总值305.8亿元,增长4.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3%。 2002年上半年,受购买力分流、居民即期消费欲望不足、大型零售企业拉动作用趋缓等因素的影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明显回落,1-7月平均增幅为1%,8月出现转机,逐月回升,8-12月平均增幅为14.6%。 从消费市场看,通讯器材、计算机、轿车等新兴商品拉动作用明显,其中通讯器材零售额1.5亿元,拉动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轿车零售额12.1亿元,拉动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 (二)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79.8%,营业税比上年增长21.5%,增值税比上年增长4.5%。全年预算支出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金融形势稳定,金融业务不断扩大。存款增加,储蓄增势强劲,2002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1176.3亿元,比年初增长34.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1.4亿元,比年初增长21.8%。贷款增长步伐加快,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10.5亿元,比年初增长19%。 (三)房地产开发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4%。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额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2.4%。销售商品房屋1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5.4%。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1.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4.1%。 (四)文教卫体 教育:全年教育财政拨款3.1亿元,比上年增11.8%,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加快了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进程,开通了宣武区教育信息网;成立了宣武区社区教育学院,优势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张。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校73所,比上年减少5所。中小学专任教师4547人,比上年减少1.2%。中小学在校学生53018人,比上年减少8.3%。 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举办了首届北京宣南文化节、第二届厂甸庙会和第七届大观园红楼庙会。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6.1万册,比上年增加1.5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103561卷(册),比上年增加655卷(册);文物机构1个,藏品70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处,市级23处,区级15处。 卫生: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74个,医院19个,拥有医院病床3992张,卫生技术人员732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7.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5人。社区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改造及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建设,今年,已建成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全年社区站诊疗12万人次,提供预防保健服务4.9万人次。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83%,实现了医疗“四免”服务。 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宣武区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暨第三届武术节。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278731人,占全区人口比重为51.3%。全民健身彩票工程107个,其中2002年增加40个,累计面积为29535平方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5.8%以上。年内,我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北京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获金牌16.5枚。承办了第六届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圆满成功。参加了北京市首届社区运动会,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强劲。全年完成投资额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施工面积46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2%,其中住宅28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1%;竣工面积17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6%,其中住宅9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8.4%。 城建工作全面推进,基建规模继续扩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牛街、白纸坊西街、右安门路口、枣林前街(西段)、广安胡同(南段)、南线里等6条道路竣工通车,全区“三横三纵”的主干道路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输入胡同等7条道路正在建设,广内电话局和万明路变电站已经开工。 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8.4万平方米,完成了“西黄线”、长椿街、菜户营等重点整治项目。建成广安门南街(南段)、长椿苑、丰宣公园、手帕口桥北侧、牛街5块万米绿地,新增绿地13.3万平方米。完成了广安大街等8处美化、亮化工程。新建、改建20座一类公厕,全区干路机扫率达到75%,道路洒水降尘率达100%。实现了大气污染治理阶段性目标。全年改造燃煤锅炉118台,完成第二热电厂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工程和热水锅炉除尘技术改造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