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8 北京市统计局

宣武区统计局

2002年1月15日

2001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发努力,各项工作进展良好。受申奥成功、举办大运会、加入WTO等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带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改善,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这一局面,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统计,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6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401元,比上年增长9.0%。

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预算支出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7.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含市属单位)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4%。

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6家。实际利用外资4104.1万美元(不含北京祥华置业有限公司),比上年增长2.2倍。出口商品交货额525.9万元,比上年下降74.9%,主要是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稳步提高。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4%。

(一)工业

整体实力有所加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但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较弱,市场竞争能力有待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

(二)建筑业

受房地产投资的强力拉动稳步发展,建筑企业施工科技含量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7.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年末,全区拥有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118个,比上年增长5.4%,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7430元/人和5.1千瓦/人,比上年增长12.5%和15.1%,全员劳动生产率84525元/人,比上年增长19.2%。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实现增加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6%。

(一)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结构分类情况如下:

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商品购进总值216.7亿元,销售总值240亿元,销售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利润总额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二)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预算支出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金融形势稳定,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存款增加,储蓄增势强劲,2001年末,驻区国有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91.2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增幅比上年增长14.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4亿元,比年初增长14.0%,增幅比上年增长10.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71.6亿元,比年初增长22.3%。货币回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三)房地产开发

随着危旧房改造力度的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8%。施工面积30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 %,其中住宅19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6%。竣工面积6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0%,其中住宅4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3%。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额25.2亿元,比上年增长88.1%。销售商品房屋4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7万平方米。

(四)文教卫体

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年教育财政拨款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4.6个百分点,达到了“三个增长”的法定比例。教育改革迈出了新步伐,继续进行教育资源、教育结构的调整、重组,加强了示范校建设及办学体制改革实验校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两所外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校79所,比上年减少9所。中小学专任教师4604人,比上年减少4.1%。中小学在校学生58778人,比上年减少6.1%。

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举办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新宣武之夜”大型演唱会、第六届大观园庙会和第四届宣武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5万册,比上年增加1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102906卷(册),比上年增加1005卷(册);文物机构1个,藏品70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处,市级23处,区级15处。

卫生: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63个,医院19个,拥有医院病床4178张,卫生技术人员725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7.94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8人。以改革为动力,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药分开核算及药品收支两条线,规范了药品市场交易行为。调整卫生资源,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在去年26个站通过医保验收的基础上,又有7个站通过医保验收,纳入了区医疗保险重点社区站。全年社区站诊疗10.3万人次,提供预防保健服务4.8万人次。

体育: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宣武区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直接参与26.1万人次,为历届参与体育节人数之最。新建健身阵地54个,累计11000平方米。青少年体育工作不断加强,学生体育达标率为100%。出色完成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柔道比赛承办任务。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开复工面积21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其中住宅14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竣工面积6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其中住宅4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安大街、长椿街、白广路二条、南纬路、永安路、马连道南街和宣外大街(东侧)7条道路竣工通车。区内主要干道燃气中压管线、电力通讯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万明路110千伏变电站和广内电话局两个项目的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启动了南横街东口等14片危改区,拆迁居民1.3万户,拆迁量为我区历年之最。

城市管理再上新水平。全年拆除违法建设8.7万平方米,完成了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饰工作和西滨河路等亮化工程。全区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继续提高,完成绿化面积17.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2万平方米,植树2.7万株。完成了治理大气污染第五、第六阶段各项任务,开始实施第七阶段治理措施。加大机动车尾气的治理的力度,改造2吨/时以上锅炉135台,有效控制了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