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92.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在全市投资增速减缓的作用下,施工生产增长平稳。全年施工面积655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9%,竣工面积232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4%。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程优良品率达49.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3万元/人,分别增长4.8%和10.7%。 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货物运输量29787.4万吨,比上年下降7.5%;旅客运输量15984.7万人次,增长31.3 %。公路运输随着道路状况的逐改善,发挥方便快速的优势,国有运输和社会运力并举,运力运量有所增长;铁路通过调整高低峰谷运力和增设豪华列车等手段,挖掘潜力,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吸引了大批顾客;航空则以其速度的优势和良好的服务,适应人们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满足人们高品质的要求。三种运输方式分别占货运量的86.1%、13.8%、0.1%和客运量的61.8%、33.3%、4.9%。 邮电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化网络化经济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全市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57.4亿元,增长23.2%。发送报刊14.1亿件,杂志5480万份,特快专递777万件,分别增长0.1%、1.8%和23.3%。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43万门,比上年增长8.2%。电话普及率达到62部/百人,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89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3.9万户,当年新增67.2万户;新设IC卡公用电话5870部。 国内贸易业: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社会商品购进总值2327.1亿元,增长17.3%;商品销售总值2658.6亿元,增长27.2%。商业经济效益状况有所好转。全年2000余家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业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673.2亿元,增长8.3%;人均实现销售收入64.5万元,增长15.1%。 金融、保险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在国家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存款增势明显减缓,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增强,降低利率、征收利息税的政策显示出一定效果。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67.2亿元,比年初增加1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低于上年同期增幅31.9个百分点。全市贷款余额4007.8亿元,比年初增加559.6亿元,受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及政策性银行贷款管理方式改变等各种因素影响,比上年少增加52亿元。全年累计回笼现金40亿元。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全年证券交易机构交易额10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6%;股票交易额5505.7亿元,上升60.7%;全年国债交易额600亿元,下降50.8%。 保险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国内外保险业务收入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人寿险实现保费收入59.4亿元,下降1.3%;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7.1亿元,增长12.4%。全年保险 理赔总额17.4亿元,下降3.3%;综合赔付率20.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陆续到位,经济适用房的启动,住房逐步向商品化、市场化发展。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37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竣工面积12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4%。商品房销售平稳增长。全年销售商品房544.4万平方米,增长33%。其中销售商品住宅48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6%;商品房销售额307.5亿元,增长4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32亿 元,比上年增长27.9%。 三、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2.7亿元,比上年下降5.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2%,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市政府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确定的67项重大工程项目,经过精心施工,在国庆前夕陆续竣工和外沿亮相,装点了节日的首都。到年末,共完成投资174亿元。第九水厂三期25万吨工程、高碑店热电厂、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市内工程、北京电信工程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完工,水、电、气、热、环卫、电信等基础设施供应能力明显提高。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海洋馆、西单文化广场、国际金融大厦、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等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全年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122.2亿元,占全市投资额的11.4%。 道路建设:平安大街改造、地铁“复八线”、东四环路均已建成通车,昆玉河通航成为北京第一条集旅游、交通、休闲为一体的水上航线;轻轨铁路、南四环路建设已在年底开工,贯穿南北的第三条地下铁路正在筹划之中。 公用事业:公共交通的乘车环境不断改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运输行为逐步规范。全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达到1.4万辆(不含出租车),其中清洁燃料车2724辆、空调车736辆。运营线路总长度突破17000公里,其中公共交通总公司新辟公共电汽车线路60条,调整延长线路48条。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9.5亿人次,其中公共电汽车和小公共汽车运送乘客38.6亿人次,占78%;地铁4.8亿人次,占9.7%;出租汽车6.1亿人次,占12.3%。 全年自来水销售量7.7亿吨。集中供热面积突破4000万平方米。全年用电量为297.8亿千瓦小时。新增燃气用户近30万户,为提高燃气质量而置换天然气的用户达到9.1万户。 环境保护:市政府将防治大气污染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煤烟型污染得到控制。共有6700台茶炉、21000台大灶、4127台1吨以下和662台大吨位燃煤锅炉改用清洁燃料,实现了四环路以内无燃煤大灶,冬季取暖使用低硫煤;取缔露天烧烤3万多起。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加重趋势有所缓解。更换清洁燃料车2.1万辆,强制取消“面的”5000多辆,并采取加强汽车尾气检测等措施。扬尘污染得到防治。全年道路机扫面积扩大到2019.9万平方米,喷雾压尘面积扩大到1380万平方米。由于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据全年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3级及好于3级的天气天数占全年天数的75%,实现了年初市政府提出的达到70%以上的目标。 绿化美化:以建国50年大庆和澳门回归为契机,城市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全年共拆除各种违章建筑455万平方米,恢复绿化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全年新植树木224万株,城近郊区公共绿地面积达4989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2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42%,市区绿化覆盖率35.3%。由各级政府和社会共同筹资建设的亮丽工程,共投资5.9亿元,使北京的夜晚亮了起来;西单文化广场、建国门街心花园等一批综合性休闲娱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