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990年2月20日 198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社会需求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有效供给继续增长,社会总供求之间的矛盾趋缓,物价涨势逐月回落,主要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外汇储备增加,整个国民经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初步计算,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国民收入1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供求总量失衡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等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宏观经济紧缩中又出现了流通不畅、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难以避免的新问题。 一、农业 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1989年农业总产值6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1%,林业产值增长0.9%,牧业产值增长5.5%,副业产值增长5.8%,渔业产值增长8%。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蔬菜生产明显好转,水果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产。但棉花、油料和糖料生产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产需矛盾依然突出,整个种植业布局还不尽合理,尚未摆脱徘徊的局面。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40745 万吨 3.4 棉 花 379 万吨 -8.7 油 料 1291 万吨 -2.2 其中:油菜籽 544 万吨 7.8 甘 蔗 4857 万吨 -1.0 甜 菜 936 万吨 -27.0 黄 红 麻 133 万吨 23.0 烤 烟 241 万吨 3.1 蚕 茧 49 万吨 10.5 茶 叶 54 万吨 -0.5 水 果 1837 万吨 10.3 林业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造林质量有所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顺利进行,平原造林有新发展。森林防火工作加强,乱砍滥伐林木现象有所减少。但林木蓄积量下降的局面还没有扭转。 畜牧业稳定发展。猪出栏头数和存栏头数均有增加;肉、禽、蛋、奶等产品产量继续增加。草食牲畜和畜产品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2328 万吨 6.1 牛 奶 380 万吨 3.8 绵 羊 毛 23.8 万吨 7.4 肉猪出栏数 2.89 亿头 5.0 猪年末数 3.52 亿头 2.9 羊年末数 2.11 亿只 4.8 大牲畜年末数 1.28 亿头 2.1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148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7.4%,海水产品产量增长9.3%。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89年末全国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58亿瓦特,比上年末增长3.8%;大中型拖拉机86万台,下降1.7%;小型及手扶拖拉机653万台,增长9.6%;载重汽车62万辆,增长4.2%;排灌动力机械682亿瓦特,增长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474万公顷,增加36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2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农村用电量788亿千瓦小时,增长10.7%。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仍较薄弱,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89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4390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产值增长7.9%,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3.2%上升到54.5%。 二、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适度增长。随着社会对工业品的需求减弱,工业生产下半年波动较大。但从全年看,仍保持了适度的增长。1989年工业总产值2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18242亿元,增长6.8%,增幅明显低于上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3.7%,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10.7%(其中乡村工业增长12.7%),个体工业增长24.1%,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比上年增长44.7%。 工业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全年轻工业产值10700亿元,比上年增长8.4%;重工业产值11180亿元,增长8.2%。高档耐用消费品生产由前几年超常增长转为下降,投资类的机电产品生产下降,原材料生产逐步好转,能源生产总量增长加快,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主要工业品产量如下: 1989年 比上年增长% 纱 474 万吨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