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一九八五年重要生产资料销售量普遍增长。煤炭增长5.3%,钢材增长23.1%,水泥增长13.7%。随着物资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市场调节范围扩大,生产资料贸易中心由上年的96个增加到644个,全年经营额达105亿元。物资部门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64天,比上年缩短了4天。但是有些生产资料的供货合同完成不够好。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据海关统计,一九八五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69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出口总额2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进口总额422.6亿美元,增长54.2%。 非贸易外汇收支继续保持顺差。一九八五年全国非贸易外汇收入51亿美元,支出16.1亿美元,收大于支34.9亿美元。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一九八五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3%。其中,使用各种贷款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4%;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商品信贷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又有新发展。一九八五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794项,合同金额为11.9亿美元。全年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5%。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一九八五年全国共接待来自164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有17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全年旅游外汇收入为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 七、科学、教育和文化 科学技术在改革中前进,为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全国40个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部分按合同要求完成,已取得成果或阶段成果共3896项,其中3165项已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有10414项。经国家批准的发明185项。科技队伍继续壮大,一九八五年全民所有制单位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810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社会科学人员420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 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九八五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7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在学研究生8.7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毕业研究生1.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1.9万人,比上年增加14.4万人;在校学生170.3万人,比上年增加30.7万人;毕业生31.6万人。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78.8万人,比上年增加31.4万人;在校学生172.5万人,比上年增加43.2万人;毕业生34.7万人。 中等教育结构得到初步调整。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共5168.3万人,比上年增加244.1万人。其中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达到416.5万人,占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比重,由上年的32.3%提高到36%。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34.8万人,成人中学在校学生412.3万人。 初等教育普及工作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国小学在校学生1337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5%提高到95.9%。学前教育和盲、聋哑、弱智教育也有较大发展。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影、电视等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九八五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27部,比上年减少17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79部,比上年减少2部。全国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2万个,艺术表演团体3319个,文化馆3029个,公共图书馆2356个,博物馆719个,档案馆3006个。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15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75座,电视台20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07座。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86.9亿份,各类杂志出版25亿册,图书出版66.5亿册(张)。 八、卫生和体育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一九八五年末全国医院病床达到223.3万张,比上年末增长3.1%。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共有341.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医生140.9万人(含中、西医师72.5万人),增长2%;护师、护士63.5万人,增长3.1%。 体育事业又有新的突破。一九八五年我国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中获得46个世界冠军,是我国历史上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一年;9次打破和超过5项世界纪录;203次打破118项全国纪录。全年有113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群众性体育运动更加蓬勃开展。 九、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话进一步改善。据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一九八五年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397元(包括来自生产经营活动的355元,来自外出人口寄回、带回的现金和实物及国家发放的救济金等方面的42元),比上年增加42元,增长11.8%;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收入增长8.4%。但少数低收入的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据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一九八五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690元。其中,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收入为752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收入增长10.6%。 一九八五年全国城镇安置待业人员360万人。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22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6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4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一九八五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④为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9.9%;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142元,比上年提高17.2%;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工资提高4.7%。但由于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少数职工的实际收入略有下降。 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一九八五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2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6%。 城乡人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一九八五年城镇新建住宅约1.3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约7亿平方米。 社会抚养事业继续发展。一九八五年全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有2.8万个,收养38万人。城乡由集体供养的社会散居孤老、残、幼225万人。城乡散居的优抚对象和贫困户得到扶持,有的已改变了贫困面貌。 十、人口 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13个县(市)的抽样调查,一九八五年人口出生率为17.8‰,死亡率为6.57‰,自然增长率为11.23‰。按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046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64万人。 ―――――――― 注:本公报各项数字是年度的初步统计,都没有包括台湾省的数字。公报所列各项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数字,都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比上年增长速度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①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包括物资供销和饮食业)总产值之和。国民收入是上述五个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之和。 ②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