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迅速发展。1992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不断高涨和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1.2%。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回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1.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2.5万平方米。建筑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2年,全社会(不含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0亿元,增长12.79%,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1.44亿元,增长49.35%。在全部投资中,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措施投资为6.44亿元,增长8.08%;商品房投资为3890万元,增长1.16倍;其它投资为2200万元,增长18.92%;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1437万元,增长10.0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76.38%提高为78.67%;房屋竣工率由上年的嘶6.37%,降低到22.93%。1992年,全市国有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为4.97亿元,增长4.67%,其中,生产性投资为4.23亿元,增长11.44%,占投资完成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9.99%上升为85.16%;非生产性投资完成0.74亿元,下降22.36%。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7亿元,增长21.39%。分行业看,在国有单位投资中,能源及化学工业完成投资5.02亿元,下降4.38%,所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3.0%降低为71.2%;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9522万元,增长1.27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9%提高为13.5%。1992年全市国有及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5.66亿元,增长16.40%。房屋竣工面积21.55万平方米,下降31.43%。新增效益(或生产能力)主要有:煤炭开采135万吨/年,洗煤310万吨/年,新建公路53公里,摩托车制造510辆/年,白洒1000吨/年,中等学校学生席位980个,改建公路34.5公里。

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1992年,我市交通运输邮电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年增加值为4.1亿元,增长46.1%,但交通运输通车里程为2187公里。增加422公里。公路建设质量明显改观。随着晋长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建设和竣工通车,我市拥有了第一条较高等级的公路,为缓解我市交通运输压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原有公路硬化、改造路面97公里。邮电通讯方面,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发展迅速,四县两区均进入长途电讯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3万门,增长2.99%。年末共有电话机1.74万部,增长19.69%,其中市话1.32万部,增长24.06%,农话0.42万部,增长7.88%,累计订销各种报纸3141万份,增长4.03%,各种杂志203.7万份,增长11.58%。

交通运输邮电生产保持增长。1992年全市公路客货运输量为3765.6万吨,增长16.73%,其中货量为3645万吨,增长18.64%;客货周转量为161623.6万吨公里,增长9.28%,其中货运周转量为157483万吨公里,增长10.70%。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为1635.8万元,增长33.71%,通信总量为1238万元,增长36.75%。此外,特快传递、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业务量也不断增多。

五、商业贸易与市场物价

1992年,我市商业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流通领域进一步拓宽,商业零售网点明显增多,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到1992年底,全市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已达1.97万个,增加0.23万个,从业人员为5.20万人,增加.61万个,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商业饮食零售网点达到6.9个,增长7.8%。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业饮食服务人员21.2%人,增长12.2%。1992年全市社会商品购进总值达15.77亿元,增长4.98%,销售总值达17.44亿元,增长10.67%,年末库存总额为4.52亿元,比年初增长4.78%。全市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2.38亿元,增长3.09%。

1992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2.96亿元,增长23.93%。其中,消费品零售额为11.04亿元,增长28.88%;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1.93亿元,增长1.62%。在消费品零售中,市区和县城为8.51亿元,增长37.79%;农村为2.52亿元,增长5.79%。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62亿元,增长18.34%。

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商业增长15.10%,集体商业增长25.76%,个体商业增长51.44%;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增长14.08%。从各类消费品销售量来看,吃的增长29.18%,其中粮食增长38.59%、食油减少34.91%、猪肉下降11.05%;穿的增长28.46%,其中,各种服装增长27.9%;耐用消费品中电视机下降13.69%,其中彩电增长5.78%,电冰箱增长88.34%。

生产资料市场购俏两旺。1992年,全市物资供销企业购进总值达4.72亿元,增长49.16%,销售额达4.88亿元,增长55.71%。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有所好转。1992年全市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经营利润亏损1655万元,比上年减亏52.88%;流通费用率降低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长3.6%。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减缓0.06次,周转天数为180天,增加5天。

1992年,我市商业零售市场物价稳定。城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7.8%;城市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8.3%。

六、财政与金融

199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其中工商税收2.06亿元,增长10.98%,占总收入的85.86%。地方财政支出为2.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5%。1992年末,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38.07亿元,比上年初增长24.72%,各项贷款余额为30.99亿元,比年初增长26.59%。年末存差为7.09亿元,比年初增长17.18%。1992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25.51亿元,增长40.77%,现金支出为32.56亿元,增长44.43%,绝对投差为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9.44%。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运行质量的提高。1992年全市共引进、推方科技新项目570多个,新上各类企业1200多个。其中,精加工项目占到10%,新产品开发项目占30%,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占到15%,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产值比重由原来的4.3%提高到13%。全市六县区和部分乡镇同全国八十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先后引进各类技术人才1200多人次。全市有一万多名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有2120余名科技人员承包技术工程186项

科技经费投入增多,科技队伍逐步扩大。1992年,全市科技机构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61万元。199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民办科研机构已发展到400多个,有农民会员1.8万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