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1996年,全市邮电系统围绕"网络化建设、集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系统化改革"的方针目标,坚持为全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向,邮电通信条件进一步改善、邮电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邮电建设工程进展顺利。GSM工程括大了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农话澳贷工程新增了26个自动交换点;市局市话主干扩容10400线对,分组交换通达四县(市);DDN网、会议电视网通达我市;无线寻呼全省联网;开通了晋城-陵川、晋城-梨川两条路;新建陵川、沁水两个电子化营业厅已投入运行中。1996年,全市市话放号达10036号。到1996年底,全市电话机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32万门,其中中,程控电话7.54万门。年末全市共有电话机4.71万部,增加0.87万部,增长22.7%。全年累计订销各种报纸2755.4万份,订销杂志169.3万份。邮电业务总量达到9028.6万元,增长56.7%,通信总量为7767万元,增长82.6%。

五,市场贸易与物价

市场贸易繁荣兴旺。1996年,我市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建设发展迅速,流通渠道日益畅通,多元化高档次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年商品货源充足,零售贸易兴旺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15亿元,增长22.31%,其中市有零售额增长22.39%,县的零售额增长26.16%,县以下的零售额增长16.97%;国有经济零售额增长38.59%,集体经济零售额增长9.97%,其他经济零售额增长20.65%。

物价控制取得明显成效。1996年,全市继续狠抓物价控管工作,使物价形势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各月零售价格上涨数一直保持了一位数,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中。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5%,比年定目标低7.5个百分点,比上年涨幅下跌9个百分点。

六、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大量增加,财政收支基本平衡。1996年,我市紧紧围绕全市"五大战役、十项目标"的中心,继续全力打好财政收入攻坚战役,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培育挖潜财源,全面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35亿元,增长26.2%,完成地方财政4.63亿元,增长23.69%,其中商税收入完成2.93亿元,增长26.54%。全年财政支出6.36亿元,增长19.95%。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金融存差继续扩大,银行货币投放大量增加。截止1996年底,全市金融部门各项存款余额为134.76亿元,比上年初增长39.56%,各项货款余额为79.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6%。金融存差为54.91亿元,比上年初增长66.06%。1996年,全市银行现金收入为114.44亿元,现金支出为118.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17%和29.43%。全年共向市场净投放货币4.01亿元,比上年增长79.97%。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6年,我市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和完善了科技领导和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为目的,以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和成果推广为主要形式,集中力量抓了型煤、冶型焦、炉外脱硫,精制矿砂,电热膜、洁舒乐、夏普赛尔黄梨汁等新产品;积极开发名、优、新。特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全年累计实施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39项中,基中国家级火炬项目3项,省级星火项目7项,市级科技项目29项,申报科技推广项目2项,其中国家级1项。科技兴农形势喜人,全市共引进新品种139个,示范种植25.5万亩,技术推广已开始从10个科技示范基地向村辐射延伸。全市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夜校997所,年培训19.87万人次,科技示范户发展到3万余户。泽州县成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引导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实验区。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1996年中,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正规学校3751所,在校学生29.06万人中,增加6428人,招生数7.87万人,增加1094人。各级各类成人业余教育学校3890所,在校学生34.6万人,招生数32.26万人,毕业生数30.21万人,专职教职工7168人。全市共有幼儿园647所,增加26所,在园幼儿7.45万名。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2%。教育教学条件继续改善。全市中、小学"一无两有"学校分别占到总校数的99.1%和99.6%,"三配套"学校分别占到总校数的97.9%和98.8%,达到一、二类标准的学校分别占到总校数的70.6%和40.6%。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1996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文化方面: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八音会"演出慰问团赴深圳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市上党梆子演唱电视大奖赛,组织指导工文艺上省汇演取得可喜成绩。年内组建成立了我市首所中等文化艺术专业学校,并已开始招生。199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出0.35万场,观众365.8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167.3千册。全市乡镇文化站115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258个。广播电视方面:全市现有市级无线广播电台一座,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155小时,有县级电台6座,乡镇广播电台115个中,喇叭14.23万只,广播线路2205杆公里。全市有中波发射机3部,总功率30千瓦;有中波实验发射台一座,市级调频发射台一座,发射功力3千瓦。广播覆盖率83.16%。全市现有市级电视台一座,实现天天播出。全年制作电视节目295小时。现有电视发射台、转播台60座,发射功率16.24千瓦。卫星地面接收站1269座,增加32座。电视覆盖率达83.32%。

医疗卫生条件取得新的改善。199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6165张,专业技术卫生人员6771人,其中医师、医士(含中西医)3453人,护师、护士1257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普及和加强。全市村级医疗卫生院所2355个,占总村数的99.1%,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5456人,其中医生3489人。全市大力开展全民无偿献血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医疗保险工作也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增强,城乡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1996年,我市继续认真宣传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大力倡导、促进全民健身风尚,有力促进发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996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全省单项比赛中获金牌9个、银牌10个、铜牌12个。在国家业余棋手大师比赛中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全市共举办各级运动会106次,增加63次,参加人数10.65万人次,增加5.87万人次。全市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达15.1万人,增加0.4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