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晋城市统计局

199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全面刷新十项目标"的经济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高举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两面旗帜,切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战胜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5.2%,第二产业增长17.6%,第三产业增长16.3%。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7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6%。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大,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农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低,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仍然艰巨,部分国有企业经营仍然困难,效益不佳。

一、农村经济

1996年,我市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科技兴农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小康建设和扶贫攻坚力度,使全市农村经济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仍取得了稳步健康发展的可喜成绩。1996年,全市农村经总收入达188.3亿元,增长25.1%,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12.85亿元,非农行业总产值为192.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5.5%。

粮食生产大灾之年夺丰收,主要农产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长。1996年,我市遭受了严重的春旱夏涝的自然灾害,全市人民积极开展"一抗两保",切实组织生产自救,抗灾救灾,确保了夏秋粮食作物的良好长势,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63亿公斤,成为我市历史上仅次于1993年的第二个丰收年,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秋粮增长7.8%,夏粮增长44.2%。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1996年,全市造林面积为18.53千公顷,其中营造经济林5.14千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524万株,增加130万株。育林面积为0.64千公顷,其中本年新育0.47千公顷,增加0.18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定较快发展,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1996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18.54万头,增长10.4%,猪存栏40.33万头,增长14.2%。当年肉类总产量达4.22万吨,增长16.9%。

农业现代化条件继续提高。1996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3.13万千瓦,增长3.4%;农用汽车7197辆,增加203辆;收获机械11885台,增加1425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57千公顷,增长13.7%;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达5.04万吨,增长1.4%。农村用电量为5.18亿千瓦时,下降6.8%。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1996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25.7亿元,增长26.16%,共完成营业收入183.9亿元,增长26.55%。乡镇企业共提供税金2.68亿元,增长3.1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稳步发展。1996年,全市工业战线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使全市工业生产保持了快速稳步的良好态势。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61.22亿元,增长28.8%;其中乡及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6.43亿元,增长13.1%;市及以下(含村及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155.27亿元,增长30.1%。全市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19亿元,增长8.92%。在乡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完成4.45亿元,增长12.0%,重工业完成31.98亿元,增长13.2%;国有工业完成15.06亿元,增长7.9%,集体工业完成20.12亿元,增长22.07%,其他经济类型为1.25亿元,下降29.6%。

工业品销售率保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不断改善。1996年,全市共销售原煤3763万吨,增长15.29%,其中外销3033万吨,增长19.17%。在外销煤炭中,市及以下外销2048万吨,增长30.78%。全市共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73.09亿元,增长28.53%。工业产品销售北为94.4%,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其中市及以下(乡及以上)为98.96%,提高2.23个百分点。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1亿元,较上年增长19.2%。预算内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14.21%。1996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为7.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建筑施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为185.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为167.99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6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产业投资和城市基础施工程建设步伐,城市建筑和重点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全市国有和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增长56.7%,其中,市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7.04亿元,增长30.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4.99亿元,增长68.6%,城镇集体单位完成2910万元,下降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09万元,增长2.75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04亿元,增加7.85亿元,增长1.51倍。在国有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72亿元,增长97.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78亿元,增长45.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456万元,增长20.94%。分行业看:炭、电力工业完成投资9.85亿元,增80.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6%上升为57.2%;交通运输与邮电业完成投资1.17亿元,增长2.5%。1996年,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煤炭开采80万/年,洗煤21万吨/年,合成氖1万吨/年,学校学生席位602个,钢材生产能力4万吨/年,绢丝精纺锭1680锭/年。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公路建设方面,晋阳公路建设进展迅速。全线共完成土石方工程量461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70%;小桥涵洞及通道全部开工,大中桥工程桩基全部完成。遂道累计掘进1800米,共完成建设投资1.9亿元,占路基工程总造价53%。阳济公路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已完成投资1.3亿元。电力建设方面:1996年建成投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项,增容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完成续建35千伏用户变电站4座,全年总计增加110千伏等级供电能力8.26万千伏安。城网改造方面:西环路开关站于年初竣工投运,全年共整改线路长约8公里,新增公用变压器10台,总容量2950千伏安。

四、交通运输与邮电

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新发展。1996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57公里,新增9公里。到年底,全市有高级次路面178公里,次高级路面751公里。县级公路好路率达到79.1%。全市义务修路轰轰烈烈,全年新建道路253公里,改善路面554.6公里。改造等外路682公里,新改建乡村道路938公里。城区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泽州县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1996年,全市公路客货运输量达到5647万吨,增长6.19%,其中货运量为5401万吨,增长6.95%,客运量为2456万人,下降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