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完成竣工产值13.00亿元,增长2.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33.6万平方米,增长18.0%,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58.31万平方米,下降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含石太高速铁路)102.0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增幅位居全省各市第一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独资公司完成投资64.9亿元,增长67.7%;集体经济完成投资5.8亿元,下降1.7%;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31.3亿元,增长53.4%。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完成79.0亿元,增长72.3%;农村完成投资7.5亿元,增长5.4%。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房屋施工面积完成 230.6万平方米,增长20.8%;房屋竣工面积41.2万平方米,下降25.1%;房屋销售面积63.0万平方米,增长8.6%。 全市全年通过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150万吨,洗煤60万吨、水泥36万吨、火力发电25万千瓦、铝加工5000吨,新建、改建公路222公里、医院床位270个、学生席位2581个、建筑面积23175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阳泉提出的建设“晋东明珠城”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结合山城阳泉的实际,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依托,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步伐,高效益管理和经营城市,努力提高阳泉城市的环境品位和综合竞争力。2006年,列入“百项工程”的47个基础设施项目共有42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5%。其中,南外环路大修、南大东街义井段、白乱线、东纵连接线、北山公园、汽运一公司桃河大桥、双(山)-阳(曲)公路工程盂县段、207国道五渡桥大修等12个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石太高速铁路盂县段、307国道复线工程(坡头至水峪)、阳泉理工学院扩建工程、阳泉师范专科学校建设工程(一期)等30个项目正在建设。桃河蓄水、“北水南调”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4.05亿元(不含住宅);改造城市供水管道3.28公里;新增煤气供气管道146公里,新增用户3000户,用气普及率达到85%;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6.5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热化率达8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253.54 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296.66公顷,覆盖率达到30.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29平方米。2006年底,我市城市道路长度累计达到382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累计达到448万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到56.21%,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五、能源 能源工业发展迅速。随着全球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为煤化工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改革营销策略,继续加强能源的加工转化工作,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经过努力,能源工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市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达34.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 34.0%。其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20.5亿元,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4.2亿元。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折标煤4228.7万吨,比上年增长6.5%;二次能源折标煤638.3万吨,增长6.2%。 能源外输量持续增加。2006年,全市共调往省外煤炭4190.2万吨,外输煤炭占原煤产量的70.8%。外输电力15.2亿千瓦时,外输电量占发电总量的10.3%。大量能源的外输,有力地支援了兄弟省市的现代化建设。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运输业稳步发展。受原煤市场好转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等有利因素的影响,全市铁路和公路运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全年铁路货运量完成3325.7万吨,比上年增长6.8%;公路货运量完成7682.8万吨,增长3.2%;公路货物周转量 36.4亿吨公里,增长2.4%。铁路客运量89.0万人次,增长 3.0%;公路客运量3371万人次,增长3.2%;公路客运周转量11.6亿人公里,增长3.4%。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市邮路总长度1267公里。年内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743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3524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1.46%;移动电话用户增长 25.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1.6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0.34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7.9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9.63部。邮电通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6.8万门,比上年增长7.5%;全市公用电话28318户,比上年增加了3865户,增长15.8%。 旅游业迅速发展。2006年,“藏山、娘子关、百团大战”三大品牌龙头景区带动作用势头强劲。翠枫山、药林寺、龙海山庄等景区建设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在这些因素带动下,全市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4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旅游综合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64%;入境旅游者2480人次,同比增长110%;旅游创外汇收入90万美元,同比增长65%;各旅游景区接待47万人次,同比增长37%,门票收入880万元,同比增长60%。 七、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市场持续升温。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继续实行拉动内需等利好政策,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为消费品市场的升温并保持两位数增长提供了保证。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59.7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1.5亿元,增长15.1%。 外贸进出口取得突破性发展。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突破89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出口总额6458万美元,增长8.5%;进口总额2512万美元,增长30.9%。全年138个外来投资项目到位资金额达49.4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倍。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488.3万美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其中:衣着类10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2.6%;食品类10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及服务类101.9%;交通和通信类99.7%;居住类101.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使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5亿元(含两权收入),同比增长21.6%,不含两权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10.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亿元(含两权收入),同比增长29.4%,不含两权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增长22.2%。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5.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7.8%。其中,各项生产建设性支出执行5.1亿元,增长48.5%;各项行政事业费支出执行18.7亿元,增长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