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到2003年底,钱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53.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4906公里,比上年增加329公里,增长7.19%。其中等级公路里程4747公里;高速公路达到64公里。全市已通公路的村数达1937个,通油(水泥)路的村1078个。 客运量下降,货运量增长。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496.8万人,比上年下降5.26%。其中铁路客运量825.7万人,下降4.82%;公路客运量1671.1万人,下降6.0%。全市全社会货运量21705.3万吨,比上年增长8.19%。其中铁路货运量15373.2万吨,增长12.3%;公路货运量6332.1万吨,下降1.0%。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41.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8%,旅客周转量27.1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3.63%。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7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6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29亿元,增长19.37%;邮政业务总量1.28亿元,下降2.84%。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135皮长公里。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3年底,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2.6万户,其中城市用户54.6万户,农村用户8万户;2003年当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达11.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4.7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4.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1万户,增长46%;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39个,邮电邮路总长度4329公里。全市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41部,比上年提高10部。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6.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4%,增收6.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9%,增收2.14亿元。其中增值税完成3.44亿元,增长30.26%;营业税完成2.38亿元,增长15.37%;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29亿元,增长14.23%;资源税完成0.84亿元,增长10.02%;企业所得税完成0.51亿元,增长5.30%。全市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专项收入分别增长91.70%、4.51%和5.62%。 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项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全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92.01%,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2.58%,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22.50%,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28.5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39.40%,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增长9.92%,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17.5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37%,文体广播、教育、科学事业费分别增长11.81%、10.73%、和21.40%。 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加,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图谋加大。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32.57亿元,比年初增加67.59亿元,增长18.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3.59亿元,增长22.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3.86亿元,增长15.83%。各项贷款余额188.93亿元,比年初增加18.93亿元,增长11.52%。其中短期贷款增长8.31%,中长期贷款增长20.99%。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83.09亿元,现金支出863.22亿元,收支相抵净回笼19.87亿元,比上年多11.6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9亿元,增长15.95%;人身险保费收入7.44亿元,增长46.75%。全年全市支付各类赔款1.58亿元,比上年增长6.76%。其中,财产险赔款8764万元,下降0.26%;人身险赔款及给付7042万元,增长17.9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3年,全市狠抓机械、冶金、建材、煤转化四个领域的科技攻关工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7项。评选市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全市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40份,成交金额3421.56万元。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进一步提高。2003年末,全市共有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8个,市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10个,监督抽查2000多家企业9类100多种产品和商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2万台件。全市18家企业的19个产品获得山西名牌产品称号。全市有气象台8个,接收用户106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8个。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8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1.4万平方公里,增雨量2.1亿立方米。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Intel网站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8个。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所,其中市属高校1所,招生1478人,在校学生5365人;普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6所,招生3815人,在校学生13727人;普通中学校295所,招生79311人,在校学生227406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70101人;职业中学校26所,招生数4680人,在校学生11560人;小学校2209所,招生数59508人,在校学生36068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4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9213人。到2003年底,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2.9%,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97.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全市在对文化市场进一步清理规范的同时,积极组织创作健康向上的文学、影视作品,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表演、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3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56%,电视人口覆盖率96.68%,有线电视用户22.31万户。全年创作完成各类艺术作品30多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4个,获省级奖项3个。全市公开发行的报纸7种,公开发行各类期刊出版物6种。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416个,床位1153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48个,床位10775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2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乡镇卫生院142个,床位978张。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530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35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315人,注册护士3441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1580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55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我市运动员在田径、自行车、国际跤、游泳、射击、体操等六项全国锦标赛、冠军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6枚。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8个项目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总分数在参赛代表团中位列第41位。我市代表团还被授予“体育首先风尚奖”。同时全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市体育人口已达9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