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在第二产业投资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135.12亿元,增长12.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4.99亿元,增长88.3%;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8.71亿元,增长16.0%;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3.68亿元,增长15.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信设备制造业完成25.24亿元,增长47.3%。 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24.13亿元,增长171.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完成6.69亿元,增长126.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99亿元,增长45.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11.70亿元,增长90.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0.32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商品房竣工面积146.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9.10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20.29亿元,占41.3%;期房销售额28.81亿元,占58.7%。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新增洗煤151万吨/年,原煤开采210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以上)102公里,改建公路643公里,新建客(货)运站911.8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1.5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97.49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174公里,公路密度45.4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比2005年有所提高。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9.91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6168辆),其中私人汽车18.41万辆。年末轿车保有量12.2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8.93万辆,比2005年增长58.7%。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3.29亿元,比2005年增长17.0%。新增市内电话交换机10.2万门,总容量达181.09万门。年末市话到达175.93万户,增长3.5%,其中:无线市话43.75万户,增长6.1%;农话到达9.6万户,增长16.8%。移动电话用户251.80万户,增长32.4%。每百人拥有电话125部,增加13部。计算机互联网实际使用用户46.89万户,增加6.25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41.15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33.13万人次,增长8.1%。其中:国内游客1520.35万人次,增长8.0%;海外游客12.78万人次,增长26.7%。在海外游客中:外国人8.7万人次,香港同胞2.3万人次,澳门同胞0.3万人次,台湾同胞1.5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09.62亿元,增长36.2%;国内旅游收入105.45亿元,增长36.1%;旅游外汇收入0.52亿美元, 增长40.8%。 六、 能 源 全社会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77.09亿元,比2005年增长23.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35.52亿元,增长38.8%;电力工业投资31.53亿元,增长13.4%。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189.51万吨,比2005年下降11.1%;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728.08万吨,增长9.8%。 全年外输煤炭3423.37万吨,比2005年下降0.6%;外输焦炭1306.85万吨,增长38.8%。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七、 国 内 贸 易 消费品零售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47亿元,比2005年增长13.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8.40亿元,增长13.7%;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7.31亿元和10.76亿元,增长22.0%和7.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3.78亿元,增长13.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9.02亿元,增长14.9%;其他行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9.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5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2%,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35.1%,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八、 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1.1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0%。其中:出口额24.26亿美元,增长14.6%;进口额16.86亿美元,增长34.3%。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好转。地区出口主要产品为煤炭、焦炭、金属镁、不锈钢板材,四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地区出口总额的59.1%。煤炭出口额3.50亿美元,下降28.4%;焦炭出口额4.54亿美元,下降23.7 %;金属镁出口额1.83亿美元,增长5.6%;不锈钢板材出口额4.4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79.8%,占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7.5%上升为18.4%。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走势,机电产品出口4.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5.8%,占地区出口总额的17.7%。 从出口市场看:出口的国家(地区)共166个。对韩国、日本、德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俄罗斯、台湾等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占70%。 市属外贸进出口额达到7.1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9.0%。其中:出口额4.03亿美元,增长5.8%;进口额3.07亿美元,增长13.5%。市属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地区的比重为17.3%。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香港、上海经济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108个。其中:“港洽会”项目44个、“沪洽会”项目64个;外资项目38个、内资项目7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419.64亿元人民币和38.43亿美元。截止2006年末签约项目中有到位资金的项目51个,到位资金折人民币32.24亿元。全年外商及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新签合同(协议)首次突破百项关口,达到107项,比2005年增加64项。项目总投资10.56亿美元,增长117.2%;直接到位外资1.38亿美元,增长73.4%。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92.19亿元,比2005年增长17.9%。其中:市级财政完成118.89亿元,增长20.3%;县(区)级财政完成73.30亿元,增长14.1%。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5.33亿元,增长32.3%。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执行一般预算支出95.42亿元,增长32.8%。其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增长26.3%,基本建设支出增长16.9%,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16.5%,科技支出增长35.2%,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30.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1.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23.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82.5%,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4.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27.0%。 金融存贷款增长平稳。截止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52.64亿元,比年初增长22.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71.06亿元,比年初增长11.7%。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96.57亿元,比年初增长2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5.34亿元,增长12.4%。在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257.85亿元,增长18.1%;短期贷款余额782.08亿元,增长3.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679.68亿元,比2005年增长4.2%;现金支出4540.71亿元,增长4.1%;净回笼货币138.97亿元,增长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