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企业承保总额达到5228.02亿元,比2005年增长52.0%;全年保险业务收入32.95亿元,增长20.1%;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23亿元,增长23.8%。 十、 城 市 建 设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长风大街东延和体育路改造工程,11条小街小巷的拓宽改造工程完工。机场大道建设前期工作就绪,滨河东路南延进展顺利。汾河治理美化二期北段工程全面开工。天然气入并工程建成丈子头门站。玉门河公园、河西热源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2006年,全市用电总量144.97亿千瓦小时,比2005年增长1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28亿千瓦小时,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323.26千瓦小时。 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6.3万立方米/日,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全市人工煤气供气总量58621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2255吨。城市集中供热面积6686.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80.7%。 城市道路长度1768公里,道路总面积235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7平方米。全市共有公交车辆2149辆,标准运营车辆为1968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26标台,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596公里,年客运量31811万人次。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292台。 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8座,日设计处理能力为50.6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64.3%。全年清运生活垃圾84万吨,无害化处理量67.2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 截止2006年末,全市共有公园40个,公园面积162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34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634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270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7.3%,绿地率32.2%,人均公共绿地8.38平方米。 十一、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07所,工作人员1.44万人,全年安排科技发展项目202项,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75项,合同金额9026.87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1458件 ,比2005年增加355件。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42项,比2005年增加10项;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比2005年提高0.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年末全市每千人拥有计算机208.8台,增加22.8台。 截止2006年末,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共有入区企业3178家,比2005年增加1031家,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729亿元,增长31.5%。 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在古交市建成9个单雨量自动监测站,完成古交、清徐、阳曲3个全要素自动监测站安装,并顺利进入试运行。全年实施飞机及地面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10余次,为抗旱减灾、改善环境发挥了作用。 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共有高等院校32所,其中:高职院校21所。招收本科、专科学生82677人,比2005年增加4558人,在校学生262756人,增加17444人;中等专业学校31所,在校学生90960人;技工学校(包括技工部)54所,在校学生31951人,增加1089人;普通中学247所,在校学生225768人,增加3306人;职业中学22所,在校学生15457人;小学947所,在校学生316665人;幼儿园814所,在园儿童83085人。 学前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市幼儿园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城区达到95%;新增三星级以上优质幼儿园18所,总数达253所,占到全市幼儿园总数的3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4%;初中生入学率达99.6%,巩固率保持在98.9%。启动了“百校兴学”工程,清徐县、小店区通过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县”验收,全市通过验收的县(市、区)达5个。普通高中学校招生2491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8292人,普高与中职招生人数比为1 : 1.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2%。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系统已建成标准化校园网180个,多媒体教室2200套,农村远程卫星接收系统510套,装备标准化电子监控考场1500个。学校计算机总数已达3.4万台,师机比达6∶1,生机比达20∶1。信息技术开课率中学达100%,城市小学达100%,农村小学达60%。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6个,演职人员1635人。群艺文化馆12个,博物馆3个。全地区各类单位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4290.4万册。其中:公共图书馆344.1万册,学校图书馆3407.4万册,社区图书馆27.8万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511.1万册。全市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达到12.5万册。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馆藏档案资料55.6万卷(册)。广播电台2座,节目11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2座,节目11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7%,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1%。打造精品力作,繁荣舞台艺术,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品问世,新创《傅山进京》、《宰相范睢》、《烂柯山下》、《击釜雷鸣》等7部戏剧作品;加工修改《风雨行宫》、《三关点帅》等10部作品;移植恢复《大脚皇后》、《赵氏孤儿》等16部作品;新编、更新了《相约太原》、《远情》、《太原百姓说太原》等歌舞、曲艺、杂技类节目20余部。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巩固。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执业医师11924人,执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81.5%。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4%。在全市10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有84万人,参合率达到84.4%。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为4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在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金牌370枚、银牌181枚、铜牌157枚的好成绩,总分7199分,金牌数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一。健身设施有所改善,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0.91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0.05平方米。安装全民健身器材的社区达到422个。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举办了元旦万人长跑、汾河冬泳节、新春体育节、市直机关广播操比赛、贺龙杯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太原赛区比赛、九九重阳节登山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为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