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太原市统计局

在1804个施工项目中,当年建成投产127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0.8%。当年新增固定资产119.86亿元。

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措施项目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冷轧板40万吨/年,焦炭100万吨/年,火力发电机组容量20万千瓦,城市公交车161辆,城市供热能力新增蒸气1203.90吨/小时、热水112.78兆瓦/小时,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3.8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71.96万平方米,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40万吨/日。

五、交通和邮电

受非典疫情影响,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比上年有所下降。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95亿元(2000年价格),增长28.7%。市内新增局用交换机27.4万门,总容量达144.9万门。年末市话到达134.26万户,增长18.9%,其中,无线市话31.91万户,增长82.8%;农话到达6.85万户,增长29.2%。城乡话机普及率每百人43部,增加5部。移动电话用户145.05万户,增长104.6%。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2.22万户,增长77.5%。

六、国内贸易

2003年上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受非典疫情的影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由于应对措施得力,从全年看仍保持了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4亿元(新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7.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2.5亿元,增长21.1%;餐饮业零售额26.3亿元,增长7.1%;其他行业零售额6.6亿元,下降4.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1.0亿元,增长14.6%;非国有经济零售额154.4亿元,增长18.5%。

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172.9亿元,增长19.6%;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12.5亿元,下降2.5%。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0.04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15.17亿美元,增长28.6%;进口4.87亿美元,增长5.5%。实现贸易顺差10.30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看,出口的国别和地区共有117个。对韩国、日本、美国、巴西、荷兰、印度、香港、意大利、菲律宾、英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11.64亿美元,增长39.0%,占地区出口总额的76.7%。

从产品结构看:初级产品出口10.47亿美元,占地区出口总额的69.0%;工业制成品出口4.70亿美元,占31.0%。

市属外贸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增长30.4%。其中,出口1.70亿美元,增长18.2%;进口0.65亿美元,增长78.4%。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5户,总投资额2.62亿美元,增长29.5%;合同外资1.37亿美元,增长16.0%;当年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增长20.0%。

受非典疫情影响和取消五一黄金周,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是通过招商旅游年暨纪念建城2500年活动,以"让世界了解太原,让太原走向世界"为主题,宣传了城市形象,展示了经济活力,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21.03万人次,下降11.7%。其中,国内游客917.87万人次,下降11.5%;海外游客3.16万人次,下降49.0%。在海外游客中:外国人2.29万人次,香港同胞0.53万人次,澳门同胞0.07万人次,台湾同胞0.2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2.83亿元,下降8.1%。国内旅游收入31.67亿元,下降5.5%;旅游外汇收入0.14亿美元,下降48.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91.62亿元,增长26.3%;一般预算收入33.35亿元,增长28.9%;一般预算支出42.77亿元,增长16.3%。

金融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支撑力度加大。截止年末,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534.59亿元,比年初增长28.9%;金融各项贷款余额1104.92亿元,比年初增长23.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881.21亿元,增长62.2%;现金支出2819.24亿元,增长64.7%;净回笼货币61.97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市场逐步扩大。全年保险企业承保总额1623.37亿元,增长22.8%;保险业务收入20.28亿元,增长30.2%;保险赔款支出3.19亿元,增长8.5%。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果。西北环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解放南路、长治路、旧晋祠路、窊流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和城西水系、动物园搬迁、龙潭公园改造、森林公园二期、南北沙河治理、胜利桥西绿化,亲贤北街亮化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提升了城市硬件功能,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1%,绿地率29.1%,人均公共绿地7.8平方米,环城林带完成0.1万公顷,大运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城市绿化总面积达到0.64万公顷。

年内新增入网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新增管道煤气用户4万户,城市管道煤气普及率88.9%,自来水管道总长691公里,人均日用水量118公升,防洪堤长度128公里,排污管道长度527公里,污水处理厂6个,日处理污水能力34.8万吨。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236.5千瓦小时。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紧紧围绕率先发展这一主题,以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建设、制造业信息化改造试点、清洁能源行动为主线,推进科技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年安排145项科技发展项目,总投资2479万元。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100所,工作人员1.04万人。全市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91项,合同金额6562万元。

开发区建设快速发展。截止年末,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共有入区企业1545家,增长31.5%;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274.5亿元,增长51.4%。

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全面更新,建立并开通了太原兴农网。娄烦县建成国家二型自动气象站(七要素)并投入试运行。清徐县开通了"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气象科技服务手段得到加强。2003年,太原市专业气象台被国家四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市5.1万名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中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普高招生增长11.6%。年末共有高等院校27所,其中:高职院校15所,招收本科、专科学生51103人,增加7970人,在校学生158823人,增加37089人;技工学校(包括技工部)47所,在校学生13818人,增长2795人;普通中学241所,在校学生211923人,增加13476人;职业中学24所,在校学生11371人,减少205人;小学1199所,在校学生303997人,增加3041人;幼儿园902所,入园儿童354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