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重点商业企业效益滑坡。全省统计的24家重点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5.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利润总额在去年同期盈利的情况下,亏损4320.9万元。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5%,农村上升0.4%,分类别看,除居住价格上升4.3%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1.9%,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1.7%,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总水平分别上升0.3%和4.8%。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海关出口在上年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全年调控目标的101.4%。其中出口总额14.7亿美元,增长18.7%,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别和地区有:韩国、美国、日本、荷兰、印度、比利时和香港,我省对这些市场的出口额合计为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1%,其中对韩国出口量最大,占18.2%,对日本占11.9%,对美国占10.4%;进口总额4.7亿美元,下降10.4%。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10亿美元。 一般贸易增长迅速。全年全省海关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出口一般贸易14.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7%,增长23.2%;进口完成3.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2.2%,增长35.3%。 项目投资额和协议外资额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5家,其中合资企业40家,合作企业18家,独资企业17家。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协议外资金额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项目9份;完成合同金额5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完成营业额5064万美元,增长18.1%;年末全省在外人数1597人,比上年增长5.4%。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19.8万人次,增长19.7%;国内游客3510.4万人次,增长20.8%。全省旅游外汇收入594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八、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1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1.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6993公里,比上年增加1685公里,增长3.0%;高速公路达到584公里,增长14.7%。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9条,可直通全国34个城市。 客运量、货运量全面增长。2001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3236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客运量3068万人,增长3.9%;公路客运量30168万人,增长4.7%。全省全社会货运量9.39亿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铁路货运量3.24亿吨,增长12.7%;公路货运量6.2亿吨,增长6%。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6%,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6.8%。太原铁路分局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率和运行正点率分别为94.8%和94.9%,交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7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8667.2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4.5%。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1年底,全省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71.3万门;净增住宅电话用户92万户,其中城市净增47万户,农村净增4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2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15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49.5万户,增长4.6倍;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203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8.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22.96部,比上年提高13.32部。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1年,全省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大力组织各项收入,不断强化收入征管,使全省财政收入出现近年来少有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超额完成全年目标8.7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工商税收87.9亿元,增长7.7%;农业四税4.7亿元,下降11.7%;企业收入17.9亿元,增长97.8%。企业所得税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股份制企业增长129.2%,集体企业增长65.2%,私营企业增长205.1%,外商外国企业增长74.6%。财政支出进一步向重点支出需要倾斜,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59.0%,科技三项费用增长4.2%,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9.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7.7%,农林水气部门事业费增长48.5%,文体广播、教育、科学事业费增长27.3%、31.5%和14.5%,卫生经费增长28.8%。财政收支状况的稳定良好,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金融形势稳定正常。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90.7亿元,比年初增加463.6亿元,增长17.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21.9亿元,增长21.8%;财政存款45.7亿元,增长35.6%;农业存款46.3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9.7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2408.4亿元,比年初增加268.6亿元,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0.0%,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下降3.0%,中长期贷款增长18.1%。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869.3亿元,现金支出5962.1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92.8亿元,比上年减少60.8亿元,下降39.6%。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保费收入37.4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2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4.12亿元。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寿险保费收入22.07亿元,健康险0.18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8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10.4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6.76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养3.66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2001年末,全省有县(含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开发机构232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3.1万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各有一所实验室进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列,实现了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全年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36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以上的科技成果64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成果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的成果5项。共评出省科技进步奖179项,其中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类35项、应用研究类116项、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类16项、软科学类12项。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475件,授权专利1047件,授权专利比上年增长8.2%。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256份,比上年减少34份;成交金额146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8倍。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99项,合同金额7204.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