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太原市统计局

( 2003 年 3 月 21 日)

2002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总量快速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快速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增加,国内市场繁荣,对外贸易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率先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速度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433.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5% ,增速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03 亿元,增长 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 215.69 亿元,增长 13.5% ;第三产业增加值 201.92 亿元,增长 13.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603 元,比上年增长 11.1% 。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7.4% ,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2.6% 。分类别看,除烟酒及用品价格上升 1.1% 以外,食品下降 0.6% ,衣着下降 3.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 4.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 7.5% ,交通和通讯下降 3.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 4.0% ,居住价格下降 1.8% 。

劳动就业压力较大。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 152.81 万人,比上年减少 4.17 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 103.81 万人,农村从业人员 49.00 万人。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岗职工 4.41 万人,安置下岗职工 1.85 万人,再就业率达 42% 。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 3.93 %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仍显不足,结构性矛盾、活力不强的问题仍未根本好转,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尚未形成,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在经历了连续三年严重旱灾后, 2002 年气候条件有所好转,农业生产走出低谷,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26.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 26.33 万吨,增长 26.8% ,扭转了上年下降的局面。多数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增加。

表一: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量(吨)比2001年增长%

粮食 263280  26.8

其中:秋粮 222816  36.7

油料   13226207.4

棉花       564 -26.8

蔬菜1315380    3.9

其中:商品菜1056252    2.1

果用瓜    24951  64.7

水果    44559  26.0

表二: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

单位产量比2001年增长%

肉类产量吨51584  5.6

其中:猪肉吨37950  4.5

牛羊肉吨 729413.2

奶类产量吨6524426.0

其中:牛奶吨6521026.2

禽蛋产量吨45503  1.4

生猪出栏万头49.93  2.6

大牲畜年末存栏万头10.5010.6

猪年末存栏万头35.32  4.2

羊年末存栏万只55.4112.0

家禽年末存栏万只475.65   1.2

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新进展,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 44.97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171.6% ;零星植树 1062.99 万株,增长 59.5% ;新增育苗面积 1250.30 公顷,增长 24.0% 。

全市渔业养殖面积 3290 公顷,水产品产量 2275 吨,比上年增长 11.5% 。

截止年末,全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 53.86 千公顷;拥有机械总动力 12.22 亿瓦特,比上年增长 0.7%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 ( 折纯 )23731 吨,增长 2.5% ;农村用电量 4.33 亿千瓦小时,增长 3.8% 。

乡镇企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乡镇企业总产值 244.27 亿元,增长 27.9% ;增加值 56.58 亿元,增长 30.6% ;营业收入 202.89 亿元,增长 31.1% ;上交税金 5.68 亿元,增长 65.4%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 115.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0% 。其中,市及市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 33.52 亿元,增长 20.3% 。

表三:                         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增加值(亿元)比2001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0015.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94.1711.7

其中:国有企业  24.3712.3

集体企业   4.7014.3

股份合作企业   1.9142.0

股份制企业 76.0121.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11-4.3

其他经济类型   1.9021.3

其中:轻工业 17.63  6.0

重工业 97.3717.1

按工业总产值统计,在全市 35 个行业大类中,比上年增长的有 28 个,占 80% 。其中高速增长的有:食品制造业增长 135.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 122.5% ,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 67.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增长 62.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 45.3% ,普通机械制造业增长 34.9% 。

多数产品产量增长。全市统计的 206 种主要工业产品有 115 种产量比上年增长,占 55.8% ,增长幅度在 10 % 以上的有 71 种。其中,机制纸增长 64.6% ,金属切削机床增长 62.6% ,焦炭增长 54.3% ,印染布增长 41.7% ,油漆增长 27.3% ,原煤增长 24.7% ,呢绒增长 19.4% 。全市主要产品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有:纯碱下降 87.9% ,合成氨下降 54.0% ,铜下降 41.8% ,化学纤维下降 41.8% ,饮料酒下降 33.8% ,化肥下降 29.7% ,平板玻璃下降 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