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引进外资成效显著。新批三资企业 32 户,比上年增加 10 户。总投资 2.02 亿美元,增长 1.4 倍;合同外资 1.18 亿美元,增长 2.6 倍。当年实际利用外资 0.99 亿美元,增长 43.2% 。 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市以旅游黄金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并对主要旅游景点晋祠风景区、神堂沟温泉旅游度假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1043.20 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 1037.00 万人次,海外游客 6.20 万人次,其中,外国人 4.61 万人次,香港同胞 0.63 万人次,澳门同胞 0.33 万人次,台湾同胞 0.63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35.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1% 。国内旅游收入 33.53 亿元,增长 14.5% ;旅游外汇收入 0.27 亿美元,增长 46.7% 。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财政总收入完成 46.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6% (包含两个省直税务分局,财政总收入完成 72.51 亿元,增长 12.9%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26.78 亿元,增长 13.7%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 36.81 亿元,增长 23.8% 。 金融存贷款增加。截止年末,全市金融各项存款余额 1371.42 亿元,比年初增长 23.0% ;各项贷款余额 1055.45 亿元,比年初增长 29.1% 。全年银行现金收入 1774.97 亿元,现金支出 1711.18 亿元,净回笼货币 63.79 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 15.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0% ;赔款支出 2.94 亿元,增长 24.0% 。 九、城市建设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绩突出。胜利桥加宽、和平北路南段、滨河东路向北延伸、南中环中段、旧晋祠路南段、柴西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完成,以及迎春街、城坊东街、康乐东街、劲松南北路等 42 条街巷的拓宽改造,进一步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截止年末,全市共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 310 万平方米,取缔马路市场 185 个,新建规范蔬菜市场 90 个,完成便道铺装 115 万平方米,整饰建筑立面 671 万平方米,新增绿地 317 万平方米,完成了 32 条主干道、出口路的整治、美化和亮化,改造了 20 个交通路口和 19 个港湾式公交站点。对滨河东路建筑物实施了平改坡、亮化和立面整饰。对市内主要街道路灯进行了安装和改造,全市新增路灯、装饰灯 4.1 万盏,灯饰拥有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对 125 条小街巷和 24 个小区进行了治理,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年内新增集中供热能力 600 万平方米,新增煤气供气能力 1.1 亿立方米。全年竣工经济适用房 46.5 万平方米。城市管道煤气普及率为 83.7% ,自来水管道总长 665 公里,日生产自来水 46.3 万吨,每日每人用水量 122 公升。防洪堤长度 128 公里,排污管道长度 521 公里,污水处理厂 6 个,日处理污水能力 34.8 万吨。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 219.2 千瓦小时。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围绕“科教兴市”战略主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清洁能源行动,促进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由市科技局申报完成科研成果 32 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 2 项,国际先进水平的 10 项,国内领先水平的 18 项,国内先进水平的 2 项。全市共有独立科研机构 106 所,工作人员 1.10 万人。太原专利事务所年内共接收专利申请 135 件,年内有 88 件专利被中国专利局正式授予专利权。全市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 267 项,合同金额 3520 万元。 开发区建设健康发展。截止年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区企业 1100 家,增长 12.2% ;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 158.4 亿元,增长 46.4% ;实现利税 17.1 亿元,增长 54.1% 。 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全市六个县(市、区)气象局全部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气象信息地面接收站;建成五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尖草坪区气象局建成国家二型自动气象站(七要素)并投入试运行,建成太原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并投入试运行;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成绩突出,全市形成了高空飞机增雨、地面高炮防雹、流动火箭车增雨的立体化、多天候、全方位的增雨防雹作业体系。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普九”成果巩固提高,小学生流失率、初中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 0.5% 和 1.5% 以内。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高考升学率达到 64.9% ,比上年提高 5.7 个百分点。年末共有高等院校 12 所,招收本科、专科学生 43133 人,比上年增加 6437 人,在校学生 121734 人,增加 20504 人;中等专业学校 49 所,在校学生 83685 人,减少 2397 人;技工学校 ( 包括技工部 )53 所,在校学生 11023 人,增加 1719 人;普通中学 244 所,在校学生 198447 人,增加 12910 人;职业中学 30 所,在校学生 11166 人,减少 69 人;小学 1282 所,在校学生 300956 人,增加 7341 人;幼儿园 926 所,入园儿童 91168 人,减少 6247 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 ( 包括夜大、函授 )106418 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拍摄制作广播剧 4 部 8 集,电视剧 5 部 41 集。成功举办了首届晋阳文化艺术节。《女子车技》节目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中获“金狮奖”。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 16 个,演职人员 1669 人。群艺文化馆 11 个,博物馆 2 个。公共图书馆 10 个,总藏量 324.9 万 ( 册、件 ) ,其中,古籍 33.3 万册,图书 187.8 万册。各类档案馆 19 个,馆藏档案资料 170.7 万卷 ( 册 ) 。广播电台 2 座,节目 9 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1 座。电视台 2 座,节目 11 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 4 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 98.2% ,电视人口覆盖率为 97.5% 。全市图书出版总印数 13266( 万册、万张 ) ,杂志出版总印数 4214 万册,报纸出版总印数 39338 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 2014 个,医疗床位 22484 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 7 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26738 人,其中,执业医师 10884 人,执业助理医师 972 人,注册护士 9308 人。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8 人。社区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 个、服务站 158 个,受益人群达 150 余万人。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 92.0% 。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60 余次,参加活动的人数达 10 余万人,有 12 个单位被授予“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14 人被授予“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市 94.0% 的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率为 13.3% ,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省运会,夺得金牌总数和总分第一名。有 6 名运动员参加了世界性比赛, 55 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性比赛,并有 1 人破 1 项全国纪录, 5 人 2 项 2 次破全省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