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7.9%,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17.3%,科学支出增长18.0%,教育支出增长17.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22.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17.8%,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3.4%,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21.7%。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656.0亿元,比年初增加1529.3亿元,与上年相比,多增338.4亿元,增长21.5%,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4878.7亿元,比年初增加564.3亿元,比上年多增297.6亿元,增长13.0%,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71.2亿元,下降27.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06.7亿元,下降28.4%。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7964.3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8087.6亿元,货币净投放123.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91.4亿元。 表10:2006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8655.98 21.5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 2279.90 29.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4846.15 16.3 其中:人民币 4796.20 16.4 各项贷款余额 4878.70 13.0 其中:短期贷款 2310.70 8.1 中长期贷款 2059.00 19.9 年末全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931.4亿元,增长13.8%。 2006年,大同煤业、大秦铁路和潞安环能成功上市。太钢集团顺利实施了定向增发。 全年全省保费收入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94.7亿元,增长14.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6亿元和2.9亿元,分别增长13.1%和0.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7.8亿元,增长19.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3亿元,增长25.8%。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5亿元,增长59.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分别赔款及给付1.9亿元和0.9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5.0%;财产险业务赔款17.1亿元,增长19.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省高等院校达到72所,山西大同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于2006年正式成立。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0%。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0万人,学历教育招生0.6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的职工、农民分别为40.7万人次、135.9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1.0万人。 表11:2006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招生 在校生 毕业生 研究生 0.56 1.44 0.29 普通高等教育 14.60 44.64 10.84 中等职业教育 21.51 53.23 12.90 普通高中 25.32 74.71 22.22 初 中 62.86 191.70 61.70 普通小学 52.49 337.76 63.53 特殊教育 0.09 0.60 0.06 学前教育 32.84 61.39 30.33 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824件,授权专利142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2.3%和16.5%。其中,每10万人专利申请8.4件,接近“十一五”末规划目标(8.5件)。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17份,成交金额6.5亿元。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350项。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12家。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六项。其中,由山西大学谢常德课题组完成的《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 2006年,16个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完成科工贸总收入1216.7亿元,增长32.6%;实现生产总值370.5亿元,增长20.9%;完成税收收入30.2亿元,增长47.3%;创汇7474.6万美元,增长42.4%。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87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5个,监督抽查了396家企业39类773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7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8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21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08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0个,专业遥测台网3个,数字遥测台网子台3个,流动测震台网1个,强震台10个。2006年,全省境内发生地震最大震级3.9级。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94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12万平方公里,增雨量8.2亿立方米。卫星云图接收点14个,酸雨观测站点5个,沙尘暴自动监测站点2个,自动气象站点73个。全年全省查处测绘违法案件79件,编制专题地图273幅(册)、地图集6册,航空摄影成果2623张,提供专题图集152册,软件系统开发19项,审核公开出版地图52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6个,文化馆119个,博物馆86个,广播电台10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电视台10座。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2个,馆藏图书7741.7万册,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2.29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2.1%,电视人口覆盖率96.3%,有线电视用户320.9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14部,电视电影4部,数字电影1部。其中,电影故事片《暖春》获第十届平壤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奖”和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广播影视类电影二等奖;数字电影故事片《王长喜来了》获国家第六届数字电影一等奖第一名。全年生产电视剧14部296集。其中,《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乔家大院》三部获第23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同时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其中,《立秋》赴我国台湾省交流演出,在岛内引起轰动。以“多元。和谐”为主题的2006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举办。 全年共出版报纸20.6亿份,出版各类杂志199种、4441万册,出版各类图书1813种、9337万册。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3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3.9万卷(件)。新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总数达到272处,居全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