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农业强市、商贸兴市”三大主体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人均GDP达12971元。三次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85.6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64.7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52%和30%。 消费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4.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63个百分点,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生产领域价格水平涨幅回落。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1.02%,涨幅比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 表一:市场物价 指标 指数 城市 农村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4 101.0 101.6 其中:食品 101.6 102.0 101.3 烟酒及用品 100.1 99.0 100.8 衣着 100.0 100.3 99.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8.7 96.5 100.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1 102.0 102.2 交通和通讯 101.0 100.1 10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0 98.3 101.1 居住 104.3 105.7 103.7 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1.02 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01.3 4、建筑安装装饰工程指数 101.1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56.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9%,民营特色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丝网、玻璃钢、工程橡胶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已具雏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能源、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等。 二、农 业 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09.3亿元,增长5.5%;畜牧业产值71.2亿元,增长3.3%。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同步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5.9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1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317.9万吨,较上年增产7.9万吨;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2.7万公顷,增加0.2万公顷,产量达14.4万吨,增产0.5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9万公顷,减少0.3万公顷,产量11万吨,下降了7.7%。全年蔬菜产量408.0万吨,牛奶产量3.9万吨,生猪出栏数321.4万头,家禽存栏4825.4万只。 表二: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粮食 吨 3178593 2.2 棉花 吨 144381 4.1 油料 吨 109606 -7.7 蔬菜(不含瓜果) 吨 4080413 -2.7 水果 吨 1382585 -7 肉类 吨 388240 2.4 其中:猪肉 吨 239148 3.1 牛肉 吨 57549 1.6 羊肉 吨 30428 -0.12 水产品 吨 7241 2.9 猪存栏 百头 23380 -0.3 猪出栏 百头 32139 3.4 家禽存栏 百只 482537 -4.2 家禽出栏 百只 416756 1.9 三、工 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规模以上增加值139.7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下降9.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12.8%。分经济类型看:2006年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2.2亿元,增长3.9%,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8.7亿元,增长4.1%;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0亿元,下降9.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20亿元,增长4.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4.6%。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4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2亿元,增长11.6%。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1.9%,比上年提高7.86个百分点。 表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786134 4.1 白酒 千升 17691 0.5 纱 吨 44646 2.3 布 万米 8030 12.6 轻革 平方米 1910001 -12.0 化学肥料 吨 274021 20.7 化学农药 吨 148 55.5 水泥 吨 1379435 3.3 砖 万块 127829 67.1 生铁 吨 281220 -13.7 成品钢材 吨 566113 13.3 交流电动机 千瓦 5284037 31.2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施工面积417.1万平方米,下降10 %;竣工面积225.4万平方米,增长4.8%。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6.6万元,比上年提高3.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70亿元,增长2.3%。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从城镇投资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比上年下降1.9%;第二产业投资108亿元,增长9.6 %,其中工业投资10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60.3亿元,下降8.4%。在城镇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151.8亿元,同比下降了0.8 %;施工项目个数629 个,新开工项目54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