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 (2006年2月22日) 2005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适应宏观调控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圆满完成,“十五”计划顺利实现,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高位平稳运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1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9亿元,因粮食减产下降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07.9亿元,增长15.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4%;第三产业增加值1555.4亿元,增长1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2%。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3.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343.8亿元,增长14.8%;房地产业增加值106.5亿元,增长16%。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320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1530美元,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高出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生产总值总量在全国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21位前移至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排位由2000年的第20位前移至第15位。 图1:“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 绝对量(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4:53.7:38.9,调整为6.3:56:37.7。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3%,提高2.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8.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3.0%;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3.5%,其中,谷物上涨2.2%,棉花下降0.3%,油料上涨6.9%,畜产品上涨2.6%。 表1:2005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上年价格=100 指 标 全 省 (%) 城 市 农 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食 品 其中:粮食 烟酒及用品 衣 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 住 102.3 102.7 103.7 100.8 97.8 100.4 99.9 98.8 108.1 104.5 101.7 102.9 104.1 100.3 97.5 100.1 99.6 98.0 104.6 104.8 103.7 102.2 103.1 101.4 98.4 100.8 100.6 100.9 115.5 103.9 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475.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9.4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35.7万人。全年全省新增就业人员40.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35万人)的 116.3%。全省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1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3.8万人)的116.7%,其中“4050”人员4.6万人。全省登记失业率3.1%,控制在了4.5%的目标范围之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工业利润增幅回落,“两金”占用增加,工业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投资总量不足以及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现象加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稳固;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05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大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局面。 农业生产大灾之年保持了平稳发展。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93万亩,比上年增加80.8万亩,增长1.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4550.4万亩,增长3.7%,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高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1775.6万亩,增长5.2%,成为我省历史上种植玉米面积最多的一年。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投入的增加,全年全省种植业生产虽然遭受严重旱灾的侵袭,但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7.8亿公斤,比上年减产7.9%,但仍为较好收成的年景,总产为我省历史上的第五个高产年。其中,夏粮总产20.6亿公斤,减产14.5%;秋粮总产77.2亿公斤,减产6.0%。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 量 (万吨) 比上年增 长(%) 粮 食 夏 粮 秋 粮 油 料 棉 花 甜 菜 蔬 菜 水 果 978.0 205.5 772.5 21.3 10.3 4.0 901.5 245.5 -7.9 -14.5 -6.0 -24.6 -14.4 -17.5 -1.6 -9.8 林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10.4万亩。 畜牧业生产整体状况良好。全年生猪出栏805.2万头,增长9.3%;牛出栏73.5万头,增长6.5%;羊出栏673.5万只,增长4.5%;家禽出栏5501.7万只,增长13.3%。全年肉类总产量90.6万吨,增长9.3%;牛奶产量71.3万吨,增长16.6%;鲜蛋产量56.9万吨,增长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