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创建和谐社会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总体经济在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的基础上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12.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11.7亿元和25.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5%、4.9%、12.1%。2005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303元(按现行汇率人民币8.0560元兑1美元计算折合1527美元),较上年增长13.5%。 随着“以工强市”步伐的稳步推进,我市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2005年我市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8.8%,较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5.7%、70.6%和23.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1、9.95、3.34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7%,较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0%,较上年增长了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2.3%。 表1:市场物价 指标 全市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7 101.0 102.3 消费品价格指数 100.9 100.7 101.0 食品 101.3 102.2 100.3 衣着 99.5 101.0 98.0 医疗保险和个人用品 99.6 98.7 100.3 农资价格总指数 104.0 化学肥料 102.2 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573331人,增加18121人。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7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比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5年,随着“城乡统筹、三化互动、富民强县”思路的逐步深入,全市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促强扶弱带中间,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粗放增长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十分明显,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改变,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提高了中低收入群体改善住房的门槛等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发展。随着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促进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快速回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8万公顷,较上年增加了5.1万公顷,增长10.2%。由于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总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311.0万吨,增加了25.2万吨,增长8.8%;棉花产量13.9万吨,下降13.0%;油料产量11.9万吨,下降了2.4%;肉类总产量37.9万吨,比上年增长了9.6%;禽蛋产量28.1万吨,增长20.2%;牛奶产量3.5万吨,增长28.0%;水产品产量0.7万吨,增长8.4%。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95.8亿元,增长2.3%;畜牧业产值70.8亿元,增长12.7%;渔业产值0.4万元,增长8.3%。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粮食 吨 3109833 8.8 棉花 吨 138744 -13.0 油料 吨 118707 -2.4 蔬菜(不含瓜果) 吨 419182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