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59件,比上年增长34.1%;授权专利175件,增长24.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28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4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个。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12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稳步发展。 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1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114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098人,其中执业医师3626人,护士1846人。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906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有7382张。 体育战线捷报频传。2005年,我市组队参加了河北省16个青少年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11枚,并有3个代表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我市成功举办了衡水市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和衡水市第三届大中专、职业学校运动会,承办了中国女乒备战第48届世乒赛选拔赛,还先后组织了国内、国际高水平篮球赛,举办了衡水市首届国际太极文化交流大会。200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健身比赛和表演46次,参加人数达到9500多人。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21.8万人,年平均人口421.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4‰,死亡率为7.29‰,自然增长率为5.1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0个,各类福利院床位数435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2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万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48万元,销售福利彩票9238万元,得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达4.5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3434万元,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64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7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20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3533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5元,增长9.9%。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7.0平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851人,比上年末增长4.3%;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0.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1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88.2平方公里。空气质量继续改善。2005年全市市区空气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96天,比去年增加了24天。 注:1、本公报为快报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04年、2005年生产总值为用经济普查数据修正、调整以后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数据为尚未调整的数据;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各年数据为用经济普查数据修正、调整以后的数据; 5、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收入,与以前年度口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