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能源外输量继续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共外输煤炭4.3亿吨,比上年增长21.4%;共向省外输送电力369.3亿千瓦小时,增长55.1%,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28.2%;外输焦炭5474万吨,比上年增长34.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2亿元,增长14.9%,增幅居全国前列。其中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902.8亿元,增长16.3%,县的消费品零售额 262.3亿元,增长12.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6.1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87.3亿元,增长13.3%,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46.3亿元,下降17.2%,零售业实现941.1亿元,增长25.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3.3亿元,增长28.9%。“十五”时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高出计划目标6.2个百分点。 图3:“十五”时期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亿元) 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全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4.0亿元,增长41.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7亿元,增长36.1%,金银珠宝、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服装和化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3.3%、20.4%、17.2%和30.9%。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继续增长,规模效应显现。全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限额以下贸易企业高4.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6.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现代流通业态加快发展。超市、连锁店等新兴流通业态发展强劲,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年末全省共有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39个,全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营业收入64.7亿元,增长23.7%。 七、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5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出口35.3亿美元,下降12.5%,进口20.2亿美元,增长49.6%。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1亿美元。在出口中,一般贸易30.4亿美元,下降20.6%;加工贸易4.9亿美元,增长138.8%。在进口中,一般贸易15.7亿美元,增长43.1%;加工贸易2.8亿美元,增长35.2%。 资源型产品出口趋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全省出口焦炭1107万吨,出口额20.3亿美元,下降48.6%;出口煤炭3252万吨,出口额19.0亿美元,增长4.0%;出口镁18.5万吨,出口额3.1亿美元,下降20.6%。机电产品出口5.9亿美元,增长44.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2.7倍。 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2005年与我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66个,比上年增加18个。上亿元的贸易伙伴达到了11个,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台湾、加拿大和俄罗斯,双边贸易分别达到13.0亿美元、6.1亿美元、6.0亿美元、5.7亿美元、4.2亿美元、4.1亿美元、2.3亿美元、2.2亿美元、1.7亿美元、1.4亿美元和1.1亿美元,分别增长10.1%、5.8%、-29.3%、9.2%、1.4%、1.1%、26.0%、42.7%、51.2%、19.2%和23.1%。八大出口市场为欧盟、韩国、美国、日本、东盟、巴西、印度和台湾,出口额分别为7.9亿美元、5.3亿美元、4.9亿美元、4.7亿美元、2.0亿美元、1.7亿美元、1.4亿美元和1.1亿美元,分别增长-19.8%、5.1%、0.04%、-39.9%、21.9%、47.6%、16.4%和49.3%。五大进口市场是欧盟、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进口额分别为5.2亿美元、3.7亿美元、2.9亿美元、1.3亿美元和1.2亿美元,分别增长155.5%、0.7%、12.8%、100.4%和37.1%。 外商在晋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5个,其中合资项目35个,合作项目21个,独资项目28个,外资股份项目1个。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24.4亿美元,增长80%,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1亿美元,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2.8亿美元,增长205%。 国际经济合作平稳发展。全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合同金额2.2亿美元,增长46.7%,完成营业额2.0亿美元,下降33.3%;全年派出人数1195人次,增长55.4%,年末全省在外人数2263人,增长23.4%。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48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3%。其中,铁路完成1065.6亿吨公里,增长7.3%;公路完成410.9亿吨公里,增长6.7%;民航完成0.6亿吨公里,增长2倍。全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发送量12.5亿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4.8亿吨,增长20.4%;公路运送货物7.6亿吨,增长4.9%;水运完成货运量95万吨,增长14.5%;民航货物发送量3.8万吨,增长23.5%。全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4.0亿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铁路运送433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公路运送旅客3.7亿人,比上年增长2.2%;水运完成客运量108万人,与上年持平;民航发送旅客212.3万人,增长24.6%。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17.5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8.4万辆,其中轿车8.9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8.6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3.9万辆。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80.6亿元,增长13.1%,其中电信263.0亿元,增长29.3%;邮政17.7亿元,增长24.6%。年末全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33.9万门,增长7.8%。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10.8万户,增长1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04.6万户,增长11.6%;移动电话用户906.2万户,增长20.2%。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4部/百人和 27部/百人。全省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00.5万户,增长65.8%,成为2005年电信业务最强的增长点。 旅游业迅速发展。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同云冈恒山国际旅游节、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和运城关公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活动的带动下,全省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全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42.1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545万人次,分别增长42.5%和17.3%;累计旅游外汇收入1.1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1.9亿元,旅游总收入292亿元,分别增长43.1%、41.1%和41.4%。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在上年突破400亿元与500亿元两个大关的基础上,2005年又连破600亿元与700亿元两个大关。全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68.2亿元,增长40.8%,增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前列。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强势增长,拉动力显著提高。全年全省五大税种共计完成税收613.6亿元,分别增长36.7%、25.6%、1.1倍、71.4%和31.5%,增收177.7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增量的82.1%,充分显示了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