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图4 :“十五”时期全省财政总收入 (亿元) 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6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执行进度是近5年来最好的一年。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18.1%,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20.1%,科学支出增长10.2%,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27.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25.4%,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6.9%,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2.1%,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21.0%。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51.2亿元,比年初增加1188.6亿元,与上年相比,多增57.1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756.0亿元,增长11.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68.4亿元,增长22.8%。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328.9亿元,比年初增加426.3亿元,比上年少增13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32.3亿元,增长4.3%。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7137.8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7169.6亿元,货币净投放31.9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0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省保费收入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9亿元,增长9.7%;人身险保费收入90.2亿元,增长20.1%。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机动车辆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6.0亿元,增长8.5%。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寿险保费收入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健康险保费收入4.9亿元,增长25.8%;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9亿元,增长30.4%。保险深度为3%;保险密度为363.1元。全年全省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0.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赔款14.2亿元,增长17.9%;人身险赔款及给付5.8亿元,下降7.3%。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年末全省高等院校达到75所。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包括部委所属院校)共招收研究生4929人,比上年增加783人,增长18.9%;在校研究生12059人,增加2831人,增长30.7%。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2.8万人,增长18.6%;在校学生40.7万人,增加6.2万人,增长17.9%。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继续进行布局结构调整,2005年共计在校学生46.6万人(含技工学校在校生9.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18.4万人的39.3%。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省初中(含职业初中)在校学生192.5万人,初中入学率99.6%;小学在校学生350.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3%。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1932人,学历教育招生962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的职工、农民153.7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2.0万人。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985件,授权专利122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6%。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56份,成交金额4.8亿元。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461项,比上年增加141项,增长44.1%。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11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的总量和强度不断增加,达到30.4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3亿元。 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5年全省16个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完成科工贸总收入917亿元,增长43.0%;实现生产总值306亿元,增长47.0%;完成税收收入20.5亿元,增长49.0%。其中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就达2647家,比上年末增加18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3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实现利税47.5亿元,增长58.9%;创汇12280万美元,增长19.2%。 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和天气预报等项服务得到加强。2005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85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6个,监督抽查了552家企业34类779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1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8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21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08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0个,专业遥测台网7个,数字遥测台网子台22个,年度内全省境内未发生五级以上地震。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83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12万平方公里,增雨量10亿立方米。全年全省查处测绘违法案件51件,编制专题地图35幅(册)、地图集6册,航空摄影成果150张,提供专题图集387册,软件系统开发12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市场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全省文化事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创造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产品。“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活动在北京、广东和上海成功举办,在长三角洲地区掀起了山西文化热,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儿童剧《刘胡兰》、晋剧《范进中举》等众多优秀剧目,在这一年里交相辉映、广受好评。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是山西与新世纪同行、连续5年精心打造的一张享有国际盛誉的文化名片。蕴涵华夏文明底蕴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与现代摄影艺术珠联璧合。大展始终保持其鲜明个性和高水准,在国内外众多摄影展中独树一帜。平遥已成为山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山西的窗口。 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山西4个镇(村)上榜。其中临县碛口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3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6个,文化馆119个,公共图书馆122个,博物馆8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31个,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电视台1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8%,电视人口覆盖率95.8%,有线电视用户348.9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18部,动画片1部,电视电影1部。其中,动画片《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合拍片)获第11届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和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篇奖”。全年生产电视剧19部389集,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的戏曲电视剧《哥哥走西口》获全国飞天奖“优秀戏曲电视剧奖”、“创新奖”。全省报纸共出版34.7亿份,各类杂志出版202种、4641万册,各类图书出版1604种、10026.9万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