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衡水市统计局

旅游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随着衡水湖顺利晋级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我市旅游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0.0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7.4%,其中接待国外旅游人数2125人次,增长40.1%。全年旅游创汇收入5.26亿元,增长39.5%。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2004年我市乡及乡以上公路通车里程5121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1411公里,简易铺装路面3545公里,未铺装路面165公里;高速公路140公里;一级公路115公里,二级公路892公里;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共完成建设里程2558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1257个。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24.5亿人公里,增长了7.5%。

邮电业务总量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3.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2.7部。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显著提高。2004年,全市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9.2亿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增长32.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3亿元,增长29.7%,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收入10.9亿元,增长23.0%;营业税2.3亿元,增长50.7%;企业所得税2.4亿元,增长15.5%;个人所得税2.1亿元,增长10.9%。全年财政支出34.6亿元,增长34.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3501万元,增长118%;教育支出70257万元,增长14.5%;农业支出13415万元,增长16.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0777万元,增长4.0%;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9719万元,增长24.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261万元,增长54.5%;城市维护费6355万元,增长24.9%。

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5.6亿元,当年新增50.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5亿元,当年新增28.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0.2亿元,当年新增20.0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7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民生、新华两大保险公司的加入为我市保险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亿元,增长71.7%;人身险保费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九、教育和科技

2004年我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462所,在校学生347879人;初级中学256所,高级中学22所,完全中学18所;初中生在校人口261882人,高中生在校人口82362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11558人。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7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79%。2004年衡水师专顺利升本,结束了衡水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

2004年我市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不断增加。全年用于科技三项费用的总投入经费为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43.3%。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62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13项,全年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239份;技术交易额1349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稳步发展。至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1个、群众艺术馆12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2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4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2004年全市卫生战线不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健康城市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3所,其中,医院37所,门诊部4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所,卫生监督所2所。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577张。至年末,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983人。其中,执业医生3333人,注册护士1624人。社区卫生服务网覆盖城乡。

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2004年我市组队参加了河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在13个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奖牌45枚的好成绩,并取得划船项目1金1银的战绩,实现了该项目在省运动会上零的突破。2004年我市青少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秦皇岛举办的2004年“全国足球学校杯”比赛,一举夺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我市代表河北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得1金3银7铜和集体项目二等奖的骄人战绩。另外,2004年市区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事业赛事40次,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含义。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142711人,其中农业人口3489031人,非农业人口653680人;男性人口2095008人,女性人口2047703人;出生人口65194人,出生率为15.8‰;死亡人口41073人,死亡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5.8‰。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26家,床位4289张,其中,年内减少养老床位8张,改扩(新)建薄弱养老机构1家。在全市养老机构中,由社会投资开办的8家,床位400张。最低生活保障由去年的56元/月上升到今年的63元/月,同比提高了7元。2004年我市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帮困工程。至年末,全市有7.2万人享受政府救助。其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万人,比上年减少1050人。低保家庭中的6.7万老弱病残人员享受帮困。全年全市共有1.1万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事业不断发展。年内新办福利企业9家,新安置487名残疾人就业。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4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751元/人,较去年增长了14.0%。根据城市调查队和农村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2004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0元,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5797元,较上年增长了10.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84元,增长了1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1元,增长了1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4%。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4平方米。

十二、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较快发展,2004年,我市坚持以“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为核心,圆满完成了南北出市口、新华路、榕花街等街道的改造工作,至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974.4公里,道路面积2046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1011.2公里。我市有水厂10座,日产水能力34.6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1039.9公里,全年供水量7609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