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31 承德市统计局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0个,图书馆10个,剧场、影剧院10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6座,发射功率61.162千瓦,广播人口覆盖率85.39%。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7座,发射功率13.925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88.19%,比上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50.2万户,比上年增长9.4%。

公共卫生体系日益完善。2004年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继续不断改善,在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和传染病区三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疾控中心和急救中心八县三区已按要求全部建设完成,传染病区大部分县区已建设完成。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年内举办、承办国家、省各项赛事活动9项次;参加省以上比赛共获奖牌75.4枚,其中金牌32.8枚,银牌25.7枚,铜牌16.9枚。

十二、人口、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61.7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男性188.2万人,女性173.5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5.49‰,控制在计划的6‰以内,保持了低增长态势。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2004年市区综合改造干道3条,小街巷3条,铺设彩色便道13648平方米。年末市区公共供水生产能力19.7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1.4%;供热面积465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71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公交车36部,新增运营线路2条。

环境质量取得新突破。2004年,取缔了39家单位的锅炉,在老街、老饭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50台,消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78吨,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16%,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27天,比上年增加12天,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了水功能区划要求。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新建辽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10平方公里。

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86.6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9.05万公顷,年末林地覆盖率47.2%。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1.9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38.17元,增长5.5%,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4.7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摆脱了连续五年低速增长的局面,恢复到1998年历史最好水平,达到2110元,比上年增长24.4%,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增加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76平方米,增长2.3%。

在岗职工工资较快增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年末全市有27.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2.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6.6%,其中5.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3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8.2万人,比上年增长12.1%,退休人员4.1万人,增长17.1%。低保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全市保障人口由年初的7.0万人增加到7.6万人,保障标准人均每月增加9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福利类收养机构床位5211张,收养各类人员3798人。2004年发放各类扶贫资金2.86亿元,解决了9.16万人温饱问题。救济灾民68.1万人次。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98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46万元。社区服务趋于完善。2004年,全市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12个,比上年增长52.5%,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7个,比上年增加1个。

注:1、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市、县(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涉及GDP、人均GDP、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

4、规模以上工业系指国有、国有控股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其他类型工业企业。民营工业指除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以外的其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

5、公报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