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农业立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项目投资、民营经济、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四项重点工作,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迅速提高,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但是农业生产能力偏弱,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等问题依然存在,需全市上下进一步大力加以解决。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第一步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达1006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1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2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13.9%,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各级财税部门积极依法组织收入,强化征管,实现了应收尽收,全年全部财政总收入完成29.29亿元,比上年增长52.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增长43%,其中,增值税收入2.1亿元,增长63.4%,营业税收入3.5亿元,增长58.8%。一般预算支出35.8亿元,增长22.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7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平稳,控制在警戒线以下。2004年受上年物价上涨滞后因素的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涨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但仍在5%的警戒线以内。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8%,粮食、蛋、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分别上涨24.7%、22.3%和16.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1.2%。(主要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见附表三) 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36.2万人,比上年增长6.2%,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 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县区注重从实际出发,形成以地方特色经济为主导,各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的加快发展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各县GDP占全市GDP的68.1%,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三区GDP占全市GDP的30.5%。宽城、滦平等县依托铁矿石等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市场机遇,扩大生产,增加税收,宽城县GDP总量、增速跃居全市各县第一,实现生产总值近35亿元,增长41.8%,滦平县经济发展加快,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增长22.9%,从总量看:承德县经济总量为28.7亿元,居第二位,其他县依次为兴隆县26.1亿元,平泉县26.0亿元,滦平县23亿元,丰宁县22.8亿元,围场县22.3亿元,隆化20.5亿元;三区依次为双桥区41.8亿元,双滦区41.4亿元,营子区8.3亿元。从增速看:在宽城县、滦平县之后依次是隆化县15.9%,平泉县15.8%,兴隆县15.5%,承德县13.7%,丰宁县11.2%,围场县5.8%;三区依次是双滦区49.5%,营子区17.7%,双桥区13.0%。 三、农业 2004年,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各项惠农政策得到逐步落实,加大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市场引导,增加投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实现了大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25万亩,比上年下降2.3%,总产量105.7万吨,比上年增长74.1%,粮食平均单产为327公斤/亩,创历史新高,比1998年多3.2公斤/亩。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农业产值35.31亿元,增长28.5%;林业产值8.97亿元,下降1.1%;牧业产值50.36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0.44亿元,增长50.7%。 林业生产速度减缓。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70万公顷,下降40.7%,当年零星四旁植树822万株,比上年减少176万株;育苗面积2397公顷,比上年减少422公顷,其中:当年新育苗面积1700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单位由上年的73个增加到94个,农业龙头企业由21个增加到36个,产业化经营率达40.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产能力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167.9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52%;各种农机具不断增多,大中型拖拉机2086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103台;机耕面积16.29万公顷,机播面积7.42万公顷,机收面积1.4万公顷;全市有配套机电井1.86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11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17万吨。 四、工业 2004年,全市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全市3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9.2亿元,增长30.7%,比上年增速提高9.4个百分点。产销率96.97%,产销衔接较好。受市场需求拉动,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生产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利润、税金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销售收入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54.1%。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33个,比上年增加13个;实现利润19.9亿元,增长125.7%,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33家,比上年增加14家;实现税金17.8亿元,增长25.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4%,比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 重工业仍是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力军。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重工业产值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8%。实现利润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5%,对全市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93.5%。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10.3亿元,增长259.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3.7亿元,增长81.3%,这两大行业共实现利润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0%,是上年的2.9倍,税金1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税金总额的58%,比上年增长36.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实现利润9555万元,增长26.7%;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利润6050万元,增长232.6%,这是煤炭行业在2003年扭亏后实现的大幅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