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9.5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5.8%;上缴税金5.8亿元,增长9.4%。 (四)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实现增加值3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9亿元,下降3.0%;商品房销售面积113.6万平方米,增长7.6%,其中:住宅101.8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空置面积23.0万平方米,增长56.1%;商品房销售额21.3亿元,增长27.4%。 (五)国内贸易:贸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市批零贸易业实现增加值8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亿元,增长15.3%。一是批零贸易市场持续活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4.0亿元,增长13.8%,占全市零售额比重为84.8%;二是住宿和餐饮业高位运行,实现零售额50.5亿元,增长26.4%;三是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市、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完成129.3亿元和229.2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4.6%;四是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的23类零售商品中,有18类商品保持增长。其中:汽车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信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成为销售热点,零售额增幅较大,均在16%以上。 (六)交通、邮电: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0%。 货物运输总量11649.2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铁路2482.2万吨,增长7.7%;公路9167万吨,增长9.6%。 旅客运输总量12453.1万人,比上年增长4.0%。其中:铁路546.1万人,增长24.4%;公路11907万人,增长3.4%。 年末主城区公共汽车线路达到106条,比上年末增加14条,年内更新车辆204辆。运营里程647万公里,主城区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279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261辆;全年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2亿人次(不含出租车);全年出租汽车载客率为3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2.0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轿车12.33万辆,增长20.6%。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3.3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轿车10.1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2.4%。 邮电驶入快车道。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1亿元,增长17.2%;电信业务总量52.1亿元,增长23.8%。本年增加固定电话用户33.1万户,年末达到154.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0万户,年末达到190.8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全年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176.58亿元,比年初增加152.16亿元,同比减少3.56亿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763.5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07.50亿元,同比多增20.60亿元。 证券市场交易活跃。2006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6%。其中:股票成交额132.3亿元,增长140.4%;国债成交额3.3亿元,增长164.4%;基金成交额5.5亿元,增长459.7%。 保险业务较快增长。2006年,全年保费收入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亿元,增长21.7%;人身险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17.4%。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0亿元,比上年增长90.0%;其中:财产险赔款2.3亿元,寿险业务给付3.7亿元,分别增长27.9%和175.6%。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所有制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0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5%;实交税金61.51亿元,增长22.8%,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4.5%。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外产业转移机会,打造邯郸外资进入平台,全年引资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8%,完成全年任务的102.1%。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5233万美元,增长17.9%。批准外资合同51个,批准合同总投资额30693万美元,批准合同外资额15321万美元。注册企业47个,注册外方资本13640万美元。 (三)对外贸易:全市在加大引资力度的同时,完善出口扶持政策,提升出口企业质量,使外贸进出口额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3478.4万美元,增长8.5%。其中:出口40065.2万美元,增长25.4%,超年目标13.4个百分点;进口63413.2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四)旅游业:旅游事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909人次,比上年增长10.9%。旅游创汇收入308.75万美元,增长22.4%。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50万人次,增长10.7%。旅游业总收入35.9亿元人民币。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9家,床位2500间,客房年平均出租率49%。旅行社53家,其中国际社1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启动了四期总规修编。完成了中华大街南北延等16条城市道路建设任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进展。年末主城区实有城市铺装道路长度630公里,铺装道路面积129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13.93平方米。 (二)公用事业:2006年,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01.5万立方米/日,全年自来水售水量2987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7882万立方米。城市居民家庭燃气用户29.63万户,燃气普及率为69.7%。继续发展集中供热,当年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达到1873万平方米。 (三)市容整治:在建成国家园林城的基础上,启动了生态园林城创建工作。龙湖公园建成开放,赵苑三期工程竣工,赵王城遗址公园开工建设。邯山商步街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实施了主城区生态水系和绿化工程,“两河”整治完成年度任务,新增绿化面积20.3万平方米,在全省城市绿化排名中荣列第1名。年末,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7%,建成区绿地率达35.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43平方米。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2006年,全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113.5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60.5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5.4%;普通商品房用地41.1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