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56.91亿元,增长34.7%;农村投资163.53亿元,增长14.5%。 表5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名 称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20.44 27.6 # 城镇投资 356.91 34.7 # 房地产投资 23.78 18.4 农村投资 163.53 14.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2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5.8亿元,增长3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1.7亿元,增长43.7%。 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298.7亿元,增长30.2%;利用外资13.9亿元,增长16.4倍。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总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7个,比上年增加3个,年内完成投资额27.4亿元,比上年增长93.5%。七里河综合治理项目、中煤旭阳200万吨煤化工项目、路桥公司东三环改造工程、沙河迎新集团浮发玻璃生产线项目、金麦郎饮品公司茶饮料项目等一批较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2.90亿元,增长17.8%。城乡零售额同步较快增长。城市零售额76.73亿元,农村零售额196.17亿元,均增长17.8%。主要行业中住宿餐饮业增长最快。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39.1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1亿元,增长22.2%,住宿和餐饮业快于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书报杂志类增长59.7%,家用电器和音像材料类增长57.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9.8%,汽车类增长27.3%。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各类商品市场达116 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5个。实现市场成交额103.9亿元,增长16.6%。 六、对外经济 出口规模实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值1088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进口总值29992万美元,增长40%;出口总值达78850万美元,增长21.3%。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071万美元,增长53.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064万美元,下降7.2%。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晶澳太阳能在境外成功上市成为利用外资新亮点。新批合同项目20个,合同外资额9134万美元,增长39.4%。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3907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旅客周转量363637万人公里,增长5.5%。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058公里,增长3.0%,其中高速公路306公里,村村通工程通达村数5155个,完成100%。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45.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其中,邮政业务量1.8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量44.16亿元,增长47.3%。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74.6万门,比上年末增加130.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9.73万户,新增2.8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4.9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4.78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51.8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9.54万户,增长24.6%。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5580人次,增长 38.6%;创汇173.3万美元,增长8%。接待国内旅游者48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元,增长21.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部财政收入达8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36亿元,增长22.9%。财政支出81.76亿元,增长20.1%。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0.72亿元,比年初增长13.0%;各项贷款余额457.01亿元,增长8.0%。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70.82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亿元,增长28.7%;寿险保费收入12.1亿元,增长10.5%;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9亿元,增长66.7%。各项赔款和给付8.8亿元,增长76.1%。其中,财产险赔款2.2亿元,寿险赔付6.8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45倍,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3亿元,与上年持平。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1.58 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在校学生3.99万人,增长9.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13.3万人。 表6 2007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指 标 学校数 (个) 招生数 (万人) 在校生数 (万人) 毕业生数 (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 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 技工学校 小 学 4 31 458 27 10 1929 1.58 2.44 15.5 2.52 0.97 9.78 3.99 4.0 51.77 7.22 1.38 49.99 1.33 1.1 19.07 1.48 0.25 10.5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93582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39937万元,增长57.3%。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58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180人。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20项。专利申请量331件,专利授权量290件。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8个。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2.65万户,增加3.64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1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06%。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99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6个;卫生技术人员18584人,其中医生8944人,注册护士4281人;床位1711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6611张。拥有卫生防疫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658人;乡镇卫生院173个,床位4104张,卫生技术人员301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155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年末常住人口总数达到688.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7万人,出生率为13.90%。;死亡人口4.78万人,死亡率为6.94%。;净增人口4.1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96%。,比上年提高0.06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76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3879元,增长8.8%。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36元,增长5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0元,增长8.6%。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28平方米,增长4.0%;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1平方米,增长2.3%。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192元,增长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