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邢台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市零售额56.6亿元,增长10.5%;农村零售额144.7亿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6.8亿元,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26亿元,增长18.8%。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增长31.3%;五金电料类增长4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5%。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各类商品市场达115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4个;实现市场成交额87.3亿元,增长13.1%。

六、对外经济

出口规模实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值728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进口总值19011万美元,增长43.5%;出口总值达53862万美元,增长25.3%。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1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141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6%。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118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4%,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83.9%。新批合同项目32个,合同外资额950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0%。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34201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旅游周转量318656万人公里,增长2.8%。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269公里,增长11.5%,其中高速公路305公里。村村通工程通达村数4820个,完成93%。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1.23亿元,增长8.8%;电信业务总收入15.93亿元,增长14.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2.98万门,比上年末增加40万门;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77.6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81万户,增长18.2%。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7.42万户,新增2.42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3416人次,增长95.2%;实现旅游总收入107.79万美元,增长163.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部财政收入达6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85亿元,增长21.4%。财政支出51.88亿元,增长26.0%。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8.29亿元,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373.09亿元,降低3.4%。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86.05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保费收入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7亿元,增长7.5%;寿险保费收入7.49亿元,增长7%。各项赔款和给付3.15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财产险赔款1.64亿元,增长26.2%。寿险赔付1.49亿元,与上年持平。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普通高等学校4 所,招生1.09万人,比上年下降2.9%,在校学生3.55万人,增长20.0%。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7.5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56.5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5.4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幼儿园在园幼儿11.8万人。

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95项,专利申请量429件,授权量270件。签订技术合同190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00万元。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8个。有线电视用户27.35万户,增加1.8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1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06%。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9个;卫生技术人员14791人,其中医生7309人,护师、护士3234人;床位1401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3618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766人;乡镇卫生院173个,床位3547张,卫生技术人员3161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67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总人口达到679.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89万人,出生率为13.12‰;死亡人口4.57万人,死亡率为6.74‰;净增人口4.3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38‰。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52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增长9.2%。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54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1元,增长21.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0%,下降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下降1.2个百分点。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95平方米,增长22.9%;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9.43平方米,增长2.8%。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546元。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8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5.9万人,参保退休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31.5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1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16.4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8.68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3万人,其中农村5.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3746张,收养各类人员2324人。城镇建立社会区服务设施达849个,其中综合性社会区服务中心4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77.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64.8万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耕地总资源略有增加。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64.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公顷。建设占用耕318倾,减少220公顷。

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7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4%。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全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全市完成环境老污染治理项目31个,投资额6700万元。工业重复用水率93.1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4.92%,工业烟尘排放去除率97.7%,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6.14%。“三废”处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财富,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为2.23亿元。

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65天,比上年增加24天。综合污染指数达到4.11,较上年有所好转。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所有过境河流水质出市口均低于入市口。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创建了69个环境优美村。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