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09-12-31 唐山市统计局

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50个,其中医院109所,卫生院17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妇幼保健院(站)15个,其他卫生机构1332个;卫生机构床位2。5万张,其中医院1。99万张,卫生院0。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其中医生1。48万人,护士0。96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服务站78个,覆盖人口106万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完善了135所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功能。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向省级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14人,其中二级运动员14人。新评定二级裁判185名,一级裁判26名,国家级裁判1名。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承办了河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并取得金牌总数第二名和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3枚,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普及。各类体育场地5344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3064个,体育馆12个,新建90个社区乡镇健身苑和200个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235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消费性支出10944元,增长10。3%,首次突破万元大关。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为35。8%;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0辆,家用电脑59台,空调器85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0倍、31。1%和14。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825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消费性支出3873元,增长18。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器13台,电冰箱85台,彩色电视机114台,分别比上年增长51。2%、10。3%和1。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4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7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快速提高。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18。97万人,比上年增加6。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7。58万人,比上年增加60。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5。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2。2万人,比上年减少0。1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64。52万人,比上年增加10。7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6。41万人,比上年增加22。1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4。97万人,比上年增加27。2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50万人,参合率达到93%。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为5。95万人,比上年减少0。35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9。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159个,提供床位1。7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2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3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1769万元。

十三、人口

人口低生育水平更加稳定。年末全市总人口724。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4万人,其中市区303。60万人,增加2。43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88。43万人,比上年减少1。39万人;非农业人口236。23万人,比上年增加6。93万人;男性人口368。49万人,女性人口356。1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00。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52‰,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死亡率4。78‰,比上年下降0。8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74‰,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快报数据。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