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主导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继续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规模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市场竞争力和区位产业优势明显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0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比“九五”末增长1.0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2%。 工业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比“九五”末增长1.5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43.12亿元,增长1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61.40亿元,增长24.3%;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27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5%。重工业发展仍居主导地位,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3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占规模以工业比重92.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7.51亿元,增长22.4%。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继续上升。在重工业产品中,生铁产量比上年增长29.5%;粗钢增长27.1%;成品钢材增长20.3%,其中冷轧窄钢带、镀锌板(带)、热轧薄板和中厚宽钢带分别增长4.7倍、3.5倍、2.2倍和60.3%;原油增长20.7%;原煤增长18.0%;焦炭增长47.7%;纯碱增长4.8%;发电量增长17.3%;卫生陶瓷增长20.8%。在轻工业产品中,化学纤维增长40.7%;液体乳增长3.5倍;机制纸及纸板、日用陶瓷制品等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 表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比“九五”末增长(%) 原煤(万吨) 3582 18.0 52.1 原油(万吨) 127.35 20.7 1.1倍 铁矿石原矿量(万吨) 4480 2.2 46.6 发电量(亿千瓦时) 236.62 17.3 63.7 原盐(万吨) 233 -14.6 -13.4 焦炭(万吨) 965.01 47.7 5.4倍 纯碱(万吨) 150.12 4.8 70.1 水泥(万吨) 2849 1.3 76.0 卫生陶瓷(万件) 1485 20.8 96.1 日用陶瓷(万件) 28434 -11.7 -12.9 生铁(万吨) 3291 29.5 4.8倍 粗钢(万吨) 3722 27.1 9.1倍 成品钢材(万吨) 3153 20.3 5.6倍 乳制品(万吨) 44.17 13.0倍 18.5倍 啤酒(千升) 452607 30.6 5.3 服装(万件) 2263 -9.3 -19.7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 137.46 -4.4 54.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通过市场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生产资源逐步向优势产业转移,主导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增长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下降0.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比上年增长34.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9.7%。五大主导行业共完成增加值605.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6.7%,比“九五”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新产品产值达到136.1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5.0%。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0%。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20.3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8.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9%和41.8%,比“九五”末增长3.6倍和4.7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60.45亿元,增长66.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04.32亿元,增长47.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59.66亿元,增长36.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66.43亿元,增长30.4%。行业盈利面继续扩大,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新增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81.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9.1%,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25万元/人,增长24.3%。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207.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按着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要求,加大对主导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区建设的投入规模,取得明显成效,增强了全市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十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4.37亿元,是“九五”时期投资总量的1.9倍,年均增长19.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亿元,下降17.3%。第二产业投资309.60亿元,增长40.2%,其中工业投资301.19亿元,增长46.4%。在工业投资中,钢铁行业投资增长48.1%,饮料制造业增长46.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1.64亿元,增长30.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投资增长2.9倍。房地产开发投资39.12亿元,增长20.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3.08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占88.8%。 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全市80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0.18亿元,实现连续三年翻番。大唐王滩电厂一期、三友碱业10万吨氯碱、10万吨PVC、北焦化迁建工程一期等2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承唐高速、沿海高速、爱信汽车零部件项目已开工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大规模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完成投资43.11亿元,2座25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并实现国际通航,精品钢基地项目完成造地9.5平方公里,通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推进,迁曹铁路开工建设。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五、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通讯器材和金银珠宝等高档商品逐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地理优势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比“九五”末增长1.0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4%。分城乡市场看,城市零售额275.05亿元,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93.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1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2%,餐饮业增长19.3%,分别比“九五”末增长1.4倍和1.8倍。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9.2%,家具类增长7.9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0%,通信器材类增长7.1倍,金银珠宝类增长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