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1 唐山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走在全省最前列”为目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速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城市化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预期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20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九五”末增长81.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7%,经济增长率五年来逐步加快。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19亿元,比上年增长6.3%,比“九五”末增长27.8%;第二产业增加值11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比“九五”末增长1.0倍;第三产业增加值62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比“九五”末增长80.6%。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由“九五”末的18.9:50.5:30.6调整为11.6:57.3:31.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8466元,比上年增长14.4%,比“九五”末增长77.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2%。按年末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3528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上升,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3%。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5%,居住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0.1%,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则分别下降0.1%、0.4%和1.2%。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6%。

就业和再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8.1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1.64万人,比上年下降8.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38.72万人,增长5.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7.81万人,增长7.6%。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有3.3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低于省达控制目标0.42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传统产业比重依然偏大;对资源、能源的高投入增长方式有待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新兴服务行业仍处弱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别明显,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90.4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比“九五”末增长29.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17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林业增长13.3%,牧业增长10.5%,渔业增长5.6%。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4%,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提高11.9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粮食总产量271.49万吨,比上年增长7.4%,比“九五”末减少1.5%;棉花总产量3.64万吨,比上年下降16.0%,比“九五”末增长3.1倍;油料总产量23.23万吨,比上年下降0.3 %,比“九五”末增长11.2%;蔬菜总产量1214.76万吨,比上年增长0.9%,比“九五”末增长27.4%,其中设施蔬菜产量比重达到26.2%,比“九五”末提高5.0个百分点,已成为京、津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园林水果产量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稳定增长,产量达137.89万吨,比“九五”末增长34.7%(见表1)。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16.55万亩,比上年增加46.59万亩;棉花播种面积49.17万亩,比上年减少10.0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12.38万亩,比上年减少5.2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62.46万亩,比上年增加1.90万亩。

表1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名 称

产 量

(万吨)

比 上 年

增长(%)

比“九五”

末增长(%)

粮食

271.49

7.4

-1.5

油料

23.23

-0.3

11.2

其中:花生

23.21

-0.3

11.3

棉花

3.64

-16.0

3.1倍

蔬菜

1214.76

0.9

27.4

园林水果

137.9

1.3

34.7

肉类

80.73

6.8

34.7

其中:猪牛羊肉

62.67

8.3

40.5

禽蛋

36.61

4.9

20.6

奶类

117.39

24.5

2.4倍

其中:牛奶

111.89

28.8

3.1倍

水产品

50.13

4.4

26.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工程造林面积8404公顷,其中退耕还林中人工造林1000公顷,三北防护造林完成2334公顷,沿海造林366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3.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1.89%。新植林木、果树全部实现了优种化。

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80.73万吨,禽蛋产量36.61万吨,奶类产量117.3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8%、4.9%和24.5%。全年水产品产量50.13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0.71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9.4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7.3%。在水产品中,养殖产品比重达58.6%,比“九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海水工厂化养殖从1998年开始起步,到2005年养殖面积已达50.95万平方米。瘦肉型猪、果菜、板栗、花生、水产品和乳制品六大龙型经济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蒙牛集团投资5.4亿元在丰润、滦南建设的乳业加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玉田双汇低温肉制品、遵化食用菌深加工、迁安三元奶制品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支出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3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90.5%。农业机械总动力853.1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0.8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5.3%和72.6%,比“九五”末增长32.8%和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