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30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部署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整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宏观调控目标如期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76.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0.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033.9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92.6亿元,增长10.5%。

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4:49.6:34.0调整为15.6:49.9:34.5。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高效作物增加,产业化进一步发展;传统工业改造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信息、咨询、社区服务、非义务教育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7.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2.6亿元,增长32.5%;亏损企业亏损额减亏17.7%。

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其中城市下降1.4%,农村下降0.5%;食品、衣着价格分别下降1.7%和2.1%,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价格分别下降2.1%、2.4%、2.3%和0.2%,烟酒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6%和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年末从业人员3325.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5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9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6万人,减少1.65%;在岗职工496.5万人,减少4.4%。年末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实有下岗职工24.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3万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9.76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27.9%。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2.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

二、农  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省农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畜牧、蔬菜、果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7%。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棉花播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9726.6万亩,比上年调减2.2%,总产量2435.8万吨,减产2.3%;棉花播种面积611.1万亩,比上年减少2.7%,总产量40.2万吨,下降4.2%。蔬菜、油料、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较快。蔬菜播种面积1543.3万亩,增长11.1%,总产量5477.2万吨,增长10.8%;油料播种面积963.0万亩,增长1.6%,总产量151.3万吨,下降1.7%;鲜果产量1169.3万吨,增长8.8%,其中园林水果产量748.5万吨,增长11.8%。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量474.5万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产量389.4万吨,增长5.4%;牛奶产量136.9万吨,增长27.5%。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87.1万吨,增长2.6%。

林业建设取得成效。全省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建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不含鲜果)4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8.2%;退耕造林面积15.0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农田水利、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41.5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2.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745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农村用电量201.7亿千瓦,增长9.6%;农用拖拉机142.6万台,增长2.7%;联合收割机4.6万台,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6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406.7亿元,增长14.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705.3亿元,增长11.5%;集体企业191.9亿元,增长10.3%;股份制企业692.3亿元,增长17.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1.7亿元,增长17.4%。大中型企业增加值741.4亿元,增长11.5%。轻工业增加值429.9亿元,增长11.2%;重工业增加值976.8亿元,增长16.4%。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优势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冶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食品、纺织等行业增加值和利税占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4.3%和5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重为10.5%,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市场畅销产品、优势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乳制品增长18.2%,软饮料增长16.6%,汽车增长57.7%,化学原料药增长10.2%,水泥增长17.5%,生铁增长31.5%,成品钢材增长28.9%。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年末有73%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工作取得新的进展,84%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全年有36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采取股份制改造、兼并、拍卖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118.4亿元,增长28.8%,其中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50.5亿元,增长50.1%。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7.7%。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业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34.2%;实现税金15亿元,增长22.0%。施工工程个数2.93万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09万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71.3%;房屋施工面积8089万平方米,增长20.5%;房屋竣工面积4107万平方米,增长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积极谋划建设项目,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161.4亿元,增长6.9%;城乡集体经济投资549.5亿元,增长3.8%;城乡个人投资335.8亿元,增长2.8%。基本建设投资597.1亿元,增长0.9%;更新改造投资374.2亿元,增长10.1%;房地产投资175.0亿元,增长24.0%。